太子听了秦王的话倒是有点意外,这些宰辅反对开恩科取士他是早在意料之中,因为这些宰辅背后的势力便是关陇贵族门阀世家,开恩科取士无异于损害他们在朝堂的份量,所以他们会反对,宰辅们希望的是门阀和皇权共治天下,不想皇权借助寒门布衣摆脱门阀势力,这一点是他们的核心利益,触碰不得,所以太子才会借着擎天之功向父皇提出开恩科的想法,以堵住这些宰辅的反对声音。~1/7/k^a^n¢w·e?n~x,u¨e..~c·o′m/
然而秦王开口支持,太子却是不能理解,太子起先以为秦王肯定是会反对开恩科取士,因为这样不就名正言顺的站在了门阀世家那边吗?而且据太子府密探的消息,秦王在治理长安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可是和这些门阀世家靠的很近,己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那么反对太子提出的开恩科取士也就理所当然了,这样不但对秦王有利,而且还能让门阀世家站在太子的对立面,这不是一举两得之举吗?为何二郞却是舍这两得而支持自己呢?太子一时想不明白。
见到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裴寂出来打圆场道“陛下、太子殿下、秦王、诸位宰辅大人,容老臣说句话,太子殿下所提开科取士之事势在必行,然未到时机也,依老臣看,不妨先行在关中地区试行,待时机成熟再推广到全国范围,一来可以解决紧缺的人才问题,二来嘛,只在关中地区试行,不会动摇地方和国本,可谓一举两得也,此方案如何?还请陛下和太子殿下定夺。”
裴寂的话一出,立刻引得众人点头称善,这倒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好办法。
只有秦王心里哼了一声,裴寂不愧是条老狐狸,圆的可谓滴水不漏,这个方案既遂了太子的心愿,又维护了关陇贵族的利益,关中地区都是关陇贵族的基本盘,开科取士那还不是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待时机成熟,皇权都会被关陇贵族左右,哪里还有寒门子弟的机会,更不用说那些布衣百姓了,不过这些话秦王是不会说出来的,心里面明白就好了。\n\i,y/u_e?d`u`.?c′o¨m`
太子如何看不出裴寂的用意,只不过太子心里面有打好的算盘,知道想绕过中枢宰辅架空关陇贵族和门阀世家对皇权的牵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也并不会强力推行,前朝炀帝的身败名裂就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强国富民,完成自己心中大唐的蓝图还需要怀柔手断,只要能开科取士,培养出真正的治国人才,摆脱关陇贵族门阀世家的控制也只是时间问题,想明白这一点,太子拱手相谢道“还是裴相老成谋国,拿出了最优解方案,既不动摇国本又能录取到人才,建成实在是佩服,佩服之至啊。父皇,依儿臣看裴相的条陈相当成熟,似乎可行,儿臣恳请父皇首肯。”
其他宰辅也是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裴寂则是谦逊的说道“太子殿下过奖了,老臣所提议不过是遵照陛下与太子之意尔”。
李渊沉吟片刻说道“那就依太子和众位爱卿之意,颁布施行,既是恩科,今日太子凯旋,那是上天对大唐最大的恩赐,便以此为恩科,在观礼台向大唐百姓宣敕,今秋开恩科取士,太子为主考,敕令颁布天下。”
“父皇圣明”,太子立刻躬身说道。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宰辅也接着躬身说道。
李渊龙颜大悦,望着底下对着观礼台欢呼的大唐百姓,有了一种盛世降临的成就感,大手一挥说道“敕令,着太子监国,负责今秋恩科,裴相依此草拟圣旨吧。?齐/盛.晓,说\蛧- .冕.废^阅^独¢”
“谢父皇。”
“老臣遵旨。”
观礼台上,宣旨太监用工部最新研发的铜制大喇叭一百八十八对,向着大唐百姓隆而重之的宣读圣旨“上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战功卓著,居功甚伟,着太子监国,负责国事。随太子出征山东有功将士皆论功行赏,按级赐爵,国库拨款5000万贯嘉奖出征将士,大赦天下,大唐每户由工部发放粮米油柴,今秋开恩科取士,凡关中人士皆可报名参与...”
随着宣旨太监尖锐的声音,大唐百姓炸锅一样的欢腾起来,为大唐,为太子,更为开恩科取士,从此报国有门。
宣旨太监宣读完大唐皇帝李渊的敕令后,由太子向大唐百姓做大唐朝廷的施政报告,太子中气十足的说道“本宫做为大唐太子,是有责任和使命让大唐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本太子承诺,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里,令所有大唐百姓都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书,平均个人年收入至少达到十万文钱,在十年之内,本太子要让大唐富国强兵,不受外族欺辱,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