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精致的锦盒里。
分别送往了几家相熟的权贵府邸。
尤其是皇后娘娘那里,更是送上了一对精心打磨的玻璃耳坠。
不出三日。
琉璃坊的名字,便在京城上层圈子里悄然流传开来。
那种前所未见的,如同凝固的空气般透明的“琉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最初只是小范围的馈赠与炫耀。
很快,便有络绎不绝的管事、夫人派人前来打探。
“沈小姐,我家夫人说了,您那琉璃杯,多少银子都肯收!”
“郡主!求您匀几颗琉璃珠子吧!我家小小姐下月及笄,正缺个新鲜的彩头!”
琉璃坊尚未正式开张,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沈薇薇适时推出了第一批产品。
定价极高。
一只普通的玻璃杯,便要价百两纹银。
饶是如此,依旧供不应求。
短短一个月,琉璃坊便为沈薇薇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这般风头,自然也引来了眼红和麻烦。¨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
!最先发难的,是几家原本经营奢侈玉器、古董的老字号。
他们背后,隐约有宁远侯府旧部的影子。
“听说了吗?那琉璃坊的东西,看着剔透,实则邪性得很!”
“是啊,太通透了,怕是留不住福气!”
“还有人说,那东西烧制时用了邪法,不然怎会如此诡异?”
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不利于琉璃坊的流言。
同时,几家商铺联手,囤积打压琉璃坊所需的木炭、纯碱等原料。
甚至暗中威逼那两位老匠人。
沈薇薇早有预料。
商场如战场,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她没有与那些人纠缠。
而是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
她要将琉璃坊,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她精心挑选了一块最大、最平整、最透明的玻璃板。
请巧匠镶嵌在紫檀木雕花框中。
制成了一面……镜子。
一面足以清晰映照出人影,纤毫毕现的玻璃镜。
这东西,足以让整个大胤疯狂。
她以护国郡主的名义,请求觐见。
御书房内。
皇帝看着眼前这面被内侍小心翼翼呈上来的“宝镜”,眉头微蹙。
“沈丫头,你这又是何物?”
他见过西洋进贡的水银镜,模糊不清,且易发黑。
眼前这面,却澄澈得如同秋水。
沈薇薇上前一步,福身行礼。
“回陛下,此物乃臣女府中匠人新制,名曰‘明镜’。”
“请陛下御览。”
皇帝走近,看向镜面。
镜中清晰地映出他的龙颜。
每一根胡须,每一道皱纹,甚至眼神中的审视与疲惫,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瞳孔骤然一缩。
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又忍不住再次上前。
“这…这竟能照得如此清晰?”
他伸手触摸冰凉的镜面,脸上是难以掩饰的震惊。
“此物,是你那琉璃坊所制?”
“是,陛下。”沈薇薇垂眸道,“臣女想着,此等明净之物,或可助陛下明察秋毫,洞悉万象。”
这话,既是说镜子,也是有所指。
皇帝看了她一眼,眼神复杂。
他自然明白,沈薇薇此刻献上此宝的用意。
琉璃坊最近的风波,他亦有耳闻。
这丫头,是在向他求助,也是在展示她的价值。
“好一个明镜!”皇帝抚摸着镜框,沉吟片刻。
“如此奇物,当为皇家所用。”
他看向沈薇薇。
“沈丫头,你这琉璃坊,做得不错。”
“朕心甚慰。”
“传朕旨意,封琉璃坊为‘皇商’,其所制‘明镜’,由内务府采办,专供宫廷。”
“其余琉璃制品,准其在京销售,任何人不得滋扰!”
“谢陛下隆恩!”沈薇薇再次拜谢。
有了“皇商”这块金字招牌,那些宵小之辈,再不敢轻易动手。
琉璃坊的危机,迎刃而解。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