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房守军稍作抵抗就撤入地道;等日军分散清剿时,特种小队突然出现,吃掉孤立的小股敌人。"
一个连长举手提问:"团座,鬼子要是不分兵呢?"
"那就逼他们分兵。"楚云飞擦掉示意图,画上公路和据点,"日军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补给!晋西北山多路少,他们的运输队必须走固定路线。我们集中破坏一个方向的补给线,藤田就不得不分兵保护。"
课程持续到深夜。散会后,楚云飞独自留在院里,仰望星空。这套"蜂窝战术"是他结合现代军事知识和两剑世界实际情况的独创,理论上可行,但实战效果还有待检验。
"团座,还没休息?"田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院门口。¢x_i¨a¢o+s!h~u\o,w`a!n!b_e?n¢..c,o-m′她伤愈后主动要求留在358团医疗队,说是要"学习西医技术"。
"再想明天的部署。"楚云飞收起思绪,"田同志有事?"
田雨走进院子,月光下她的脸庞格外清秀:"我来送这个月的医疗物资清单。另外..."她压低声音,"地下党传来消息,日军从太原运来一批新设备,据说能监听我们的无线电。"
楚云飞眉头一皱。这倒是出乎意料,日军这么早就开始搞电子战了?不过转念一想,既然自己能搞干扰装置,日军有更先进的设备也不奇怪。
"知道是什么型号吗?"
"不清楚,只说装在装甲车上,天线很特别。"田雨比划了一下,"像个伞骨。"
楚云飞脑中立即浮现出早期无线电测向机的样子。如果日军真有这种装备,他们的电台位置就危险了。不过,危机往往伴随着机会...
"田同志,帮我个忙。"楚云飞突然有了主意,"告诉李云龙团长,明天中午在老地方见面,就说...我找到破解囚笼的办法了。"
田雨会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去。楚云飞回到办公室,从保险柜取出一本笔记,翻到画着奇怪电路图的一页。这是他在现代见过的简易无线电诱饵装置,用几个电子管和线圈就能制作,可以发出假信号迷惑测向设备。
"通讯排今晚别想睡了..."楚云飞笑着自言自语。
三天后的黎明,第一场"破笼"战斗打响。按照计划,李云龙部在东北方向佯攻日军据点,吸引藤田大队主力增援;同时楚云飞亲率特种排,突袭西南方向的补给站。
战斗进行得出奇顺利。日军被声东击西的战术搞懵了,等藤田反应过来回援时,补给站已经火光冲天。更妙的是,楚云飞提前布置的无线电诱饵起了作用——日军的装甲测向车追着假信号跑进了雷区,被炸得人仰马翻。
"团座!快看!"王铁柱指着远处公路上腾起的烟柱,"三营得手了!"
楚云飞举起望远镜。只见五公里外的公路上,三辆日军卡车歪倒在路边,其中一辆还在燃烧。这是三营按照"蜂窝战术"的第一次独立作战,显然效果不错。
"报告伤亡情况。"
"我军轻伤两人,消耗手雷十二枚,子弹三百发。"通讯兵迅速汇报,"歼敌二十余人,炸毁卡车三辆,缴获粮食弹药若干。"
楚云飞满意地点点头。这种低伤亡高战果的作战,正是"蜂窝战术"设计的初衷。日军以为修筑据点就能困住抗日武装,却不知这张网正在变成他们的绞索。
回团部的路上,楚云飞特意绕道观察了几个蜂房的构筑情况。战士们干得热火朝天,有的挖交通壕,有的制作陶罐地雷,还有的在练习使用新配发的冲锋枪。看到团长来了,纷纷敬礼问好。
"团座,咱们这蜂窝真管用!"一个满脸硝烟的小战士兴奋地报告,"今早上五个鬼子摸过来侦察,被我们三个蜂房交叉火力打得屁滚尿流!"
楚云飞拍拍他的肩:"打得好,但别骄傲。鬼子吃了亏肯定会变招,要时刻保持警惕。"
果然,当天下午侦察兵就报告,日军改变了巡逻方式,从单车巡逻变成了三车一组,车上还加装了重机枪。楚云飞立即调整战术,命令各蜂房增加反装甲火力,同时派出更多侦察小组,摸清日军新的活动规律。
傍晚时分,楚云飞正在团部研究最新的敌情图,方立功匆匆进来:"团座,出事了!东边三号蜂房遭到日军围攻,至少一个中队的兵力!"
楚云飞眉头一皱。三号蜂房位于最外围,按理说不应该吸引这么多日军。他仔细查看地图,突然发现问题:"三号蜂房后面是什么?"
"是...是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