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扶老携幼,涌上街头,有人提着酒坛,有人捧着刚蒸好的馒头,争相庆祝这个翻天覆地的时刻。/1′1.k′a?n¨s,h!u¨.*c¨o′m~
街角的茶棚下,几个汉子围坐在一起,满脸喜色。穿粗布短打的汉子一拍桌子,声音里带着激动:"这下好了,大虞的狗官们是彻底再也没法骑在咱们脖子上作威作福了!大都督真是咱们的救星啊,当年要不是大都督杀贪官分田地,咱们多少人得饿死!"
旁边穿青衫的书生模样的人接过话茬,眼里满是崇敬:"大都督不仅救了咱们的命,还整顿吏治,让交州这片土地焕然一新。你看现在,街上的恶霸没了,赋税也轻了,百姓们都能过上安稳日子。这样的人不当皇帝,谁当皇帝?"
"可怎么劝大都督登基呢?"
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汉子挠了挠头,"大都督向来谦逊,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书生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咱们可以写万民书啊,把百姓们的心声都写上去,再联合城中的百姓门一起恳请。大都督为民着想,看到百姓们的心意,说不定就答应了。"
"这主意好!" 粗布汉子一拍大腿,"我这就去召集街坊邻居,咱们一起写万民书,明天就送到大都督府去!"
与百姓们不同,大都督府麾下的各级官员明显更为激动,这可真的是从龙之功了,谁敢想短短两三年光景,诺大的一个大虞就这么被掀翻了。?微~趣~暁.说- +追′醉*欣`蟑?节?
大都督府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
一群下属官员围坐在长桌旁,气氛热烈而紧张。有人满脸兴奋,有人则眉头紧锁,各抒己见。
都察司的邱山对着上首的杨毅拱手说道:"大都督,如今北伐军己攻入京城,大虞气数己尽,为了早日安抚天下百姓,也为了这天下的稳定,还请大都督早日登基称帝,威服西海!"
邱山说完,如今担任总参和军校副校长的张宏也是开口,声音洪亮,"大都督,依属下看咱们应该马上启程去京城,登上皇位,建立新朝,也好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瓦解各地的抵抗。"
话音刚落,一位身着官服、面容沉稳的文官便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意见:"不可操之过急。虽然京城己破,但各地还有不少大虞的残部尚未投降,民心也需要进一步稳固。/w*a′x?s\w`.*c~o`m?咱们得先做好准备,安抚好京城的百姓,才能确保新朝的根基稳固。"
"话虽如此,但时不我待啊!" 另一位官员忍不住插话,"如今大都督麾下人才济济,大军战无不胜,此时亿万军民都在翘首以盼等待大都督的荣光布撒天下。再说了,百姓们都盼着大都督登基,这就是天命所归,哪有你说的这么多瞻前顾后!"
话糙理不糙,这人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成,如此就这般定下,其实这也符合杨毅自己心里的想法。
谁不想早日称帝,完成从儿时便出现的黄帝梦,但是这话不能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那也太掉自己的身份了。
杨毅暗暗瞥了瞥反对的那人,不会揣摩上意,这辈子也就到这里吧,省的真的上去了被自己添堵。
"那新朝该叫什么名字呢?年号又该用什么?" 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说用大都督的初始地盘 "交州" 为名,有人提议以姓氏 "杨" 为国号,还有人说不如选个祥瑞的字,彰显新朝的气象。
"我觉得国号用 ' 周' 不错,"税务部的王巢缓缓开口,"周乃礼,象征着咱们新朝将以礼治国,百姓安居乐业。"
有关系不错的调笑道:“你这个没事就抓人全家的收税头子,竟然支持礼制,这可和你的身份不太符合啊!”
关于国号,杨毅早就决定好了,此时看着没有自己满意的回答,便给了管家方云一个眼神示意。
担任财政部长的方云秒懂了杨毅的心意,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且听我一言,我新朝将会是以礼义为纲,法治为刃,此乃新朝立国之基!然国号者,当具开天辟地之气象,纳日月星辰之威德,所有这个周老朽看来并不合适。正所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此乃上古至理:乾为天,为阳,为刚健不息,是故天道运行,不私一物,却化育万邦!”
“大虞空言道德,实则贪腐成灾!我等若以‘乾’为号,便是要让这新朝得朗朗乾坤,日月为章,乾坤为舆,上承天命之刚健,下立律法之森严!”
方云停顿片刻,眸光扫视众人继续说道:“‘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