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444章 通风报信,闭着眼送人情

第444章 通风报信,闭着眼送人情

还是没有放弃这次拉拢人心的好时机。~g,g.d!b`o`o`k\.¢n*e_t^

“佑儿,溧阳县离京城不远,那里的地方官员,三年任期一过,许多都会调到南京来当京官,既然如今朝堂之上的官员,不敢与李府走得太近,只能未雨绸缪,另选帮手。”

“伯父的意思是,想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溧阳县的官员?”

李佑紧皱眉头,困顿不已。

“伯父你刚才不是说,不知道锦衣卫前去溧阳县的原因吗?”

不知道还怎么透露消息?

既不能让人信服,显现不出李家在京中的实力,还有可能出了事被倒打一耙,在朱元璋面前声称,是他们提前走漏了消息。

不等李善长回答,李佑略一思索,他便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大伯,我明白了!”

李善长笑吟吟地颔首,示意李佑说清楚,到底明白了什么。

李佑得到鼓励,脱口而出。

“锦衣卫奉皇命办差,历来都是负责刺探消息,查抄官员的,虽然也会做别的事,但只要大伯渲染一下他们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行为,就算不告诉溧阳县的官员,锦衣卫到底要干什么,但只要锦衣卫真的到达了溧阳,他们就会认为大伯是因为知情,才透露给他们消息的。”

李善长轻轻点了点头。

对,这就是送一个顺水人情。

“哪怕大伯语焉不详,只要锦衣卫行动,与军营改制有关系,溧阳官员便会相信大伯的能耐,往后遇到困难,定会唯大伯马首是瞻!”

“佑儿说得不错,那么这封信如何写,便交由你来负责,信上的落款,便抓阄在刚才那三个晚辈之间选一个吧。¨c¨m/s^x′s′.¢n_e*t~”

谁出面不重要。

李府中人,荣辱与共。

但万一溧阳县的官员不领情,也只能牺牲一位晚辈的前程,来换全家平安。

用一个人的前程,来搏一份溧阳县多数官员的人情。

值!

至于朱元璋到底派了锦衣卫去做了什么,会不会因为自己通风报信,遭遇困难甚至胎死腹中,李善长现在是漠不关心。

“反正我已不再是李丞相,朝廷诸事的成功与否,与我无功,与我无关。”

李善长说完,看向还跪在地上的李速。

“你们没被锦衣卫发现踪迹吧?”

“回老爷,我们一直按照您的吩咐,远远地跟着,在折返之前,没有暴露行踪,也没有发现异样。”

“被发现了,只要没抓到现行就无妨,回去歇着吧。”

李善长打发走了所有人,上了床,拉了帘。

刚才在人前表现得运筹帷幄的他,此时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特派锦衣卫前往溧阳县绝对不可能是为了核对京营将士的户籍,是否有误。·k+u!a.i·k·a.n!x!s¢w?.¨c,o·m¢

而改军制的话,溧阳县城只有一千驻兵,谁也不会把它放在眼里。

难道是声东击西,故意迷惑别人的?

“朱元璋最近行事,是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不行。

还是要找机会,探探徐达的底。

他不了解现在的朱元璋,难道还不了解现在的徐达吗?

“早起请半天假,亲自去京营一探究竟!”

……

东宫。

朱标哄完孩子,吃完荣姐亲自下厨炸的知了猴当夜宵,正准备睡下。

刘敏带着飞鸽传书来的纸条,站到了内殿门口,听到里面传来夫妻俩调侃的笑声,硬着头皮开口。

“殿下,陆百户来了急信。”

也不知道哪个挨千刀的,惹了事让太子殿下操心。

耽误了东宫添丁,也不怕断子绝孙。

朱标听到刘敏的话,只能将衣服重新系上,轻叹一声。

“荣姐,你和英儿先睡吧,我今晚可能回不来了。”

“事情很严重?”

常氏见朱标沉着脸点了点头,便不再多问。

朱标把摇篮里还在睡梦里嘬着嘴流口水的儿子,放到床上,正要将护栏装上,常氏朝他挥了挥手。

“国事要紧,快去吧。”

“辛苦。”

朱标走到外殿,搓了把脸,提了提精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