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神色从容,缓缓说道:“虽说曹操号称坐拥百万雄师,却并非无懈可击。_秒!章-踕*暁′说?徃? /勉_沸.岳*黩,”
孙权闻言,面露喜色,忙道:“公瑾,速速讲来。”
周瑜接着道:“其一,曹操麾下士卒多为北方之士,不熟水性,水战于他们而言,乃是劣势。
其二,曹操在北方,尚有马腾、韩遂相胁。
如今他尽起百万雄师南下,北方势必空虚,马腾、韩遂等人岂会错失良机?
如此,曹操北方必生大乱。
诸位不妨想想,届时曹操又能在南方僵持多久?”
当下曹操这般虚张声势,不过是妄图吓破我等胆子,不费一兵一卒,以最小代价拿下南方。
既然己洞悉其弱点,应对曹操便轻松许多。
只要我江东扛住曹操头一波攻势,其北方必乱,届时便有一举击破曹操的良机。
若能成功,曹操大势瓦解,我江东声望,必震慑天下。
孙权听闻,心中那股豪迈雄图之气瞬间燃起。
可不是么,若能将曹操击败,他孙仲谋之名,必能威震西方。
届时人心归附,未必就没有逐鹿天下、染指乾坤的机会。
趁孙权战意正浓,周瑜接着道:“主公,属下以为,当坚定与刘备的联盟之策,以我东吴为主力,刘备为辅助,共抗曹操。!g+u+g+e\y/u_e!d?u·.?c.o?m·
待北方生变,便可一举破曹,大业有望。”
孙权听得畅快,放声大笑,旋即抽出佩剑,斩断桌角,向众人道:“自今日始,再有劝孤投降者,便似此桌!”
张昭等人听了这话,纷纷摇头,不住唉声叹气。
但还是向孙权行礼,说道:“我等谨遵主公之命。”
次日清晨,周瑜前往行营,召集众将领至营帐内商议事务。
周瑜把江东众将领的职责一一妥善安排,于三江口设下布防。
周瑜唤来诸葛瑾,对他说道:“公之弟诸葛亮具王佐之才,何苦屈尊侍奉刘备?
公不妨前去劝劝令弟,让他来我江东,辅佐我主,如此大业有望,天下可图。”
诸葛瑾心知这是周瑜在试探自己,便说道:“大都督,自瑾来江东,尚未立下丝毫功劳。
既然大都督有此嘱托,瑾自当竭尽全力。”
言罢,诸葛瑾便往江夏而去。
诸葛瑾寻到诸葛亮,以古时贤才事迹为引,劝他归投江东,如此日后兄弟亦可和睦相处。
岂料反被诸葛亮一番说教,反倒劝起诸葛瑾转投刘备。,墈′书?君, /唔?错?内!容+
最终,兄弟二人不欢而散。
周瑜欲借诸葛瑾与诸葛亮的手足之情,去挖刘备的“墙角”。
诸葛亮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过来对着孙权“挥锄”。
待诸葛瑾返回江东,将此事告知周瑜,周瑜案道:“这诸葛亮着实难以对付,若不是当下需联手抗曹,此人绝不可留。”
周瑜向孙权告辞后,便率军队启程离去。
江东战船满载士卒,扬帆启程,首往夏口而去。
行至距夏口三五十里处,周瑜便下令安营扎寨,布置防务。
诸葛亮携童乐亦至周瑜扎营之地,周瑜见状,赶忙邀诸葛亮入营帐共商事宜。
周瑜对诸葛亮道:“孔明,昔日曹操兵力寡少,与袁绍对峙之际,采用许攸之策,焚毁乌巢粮草,方得以少胜多。”
周瑜接着道:“如今曹操拥兵百万,而我等仅有五六万人马,该如何抵御?好在我己探明,曹操粮饷皆屯于铁山。”
孔明,你久居汉上,对那地理情形熟稔。
还望你率关张、子龙等将军前去,我这边也拨千余兵马相助,去铁山断了曹操粮道。
若能成事,大事便可定矣。
周瑜唯恐诸葛亮推脱,又补了一句:“孔明,我等虽各侍其主、各谋其职,然皆为抵御曹操而来,还望切莫推辞。”
诸葛亮心中己然猜到周瑜此举用意,分明是想害他。
可当下情形,实在难以推脱,一旦拒绝,恐遭人耻笑,坏了刘备威名。
思索至此,诸葛亮便应承下来,至于其余事,只能日后再作打算。
诸葛亮在童乐护送下,离开了营帐。
鲁肃向周瑜问道:“公瑾,你让诸葛亮去断曹操粮道,所为何故?”
周瑜道:“诸葛亮此人,智谋超凡,宛如妖异,实不可久留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