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乐沉默少许,旋即开口道:“先生,可如今刘皇叔麾下兵马着实不多,您难不成让我做个光杆司令呀?”
诸葛亮听闻后,明白童乐所言确有几分道理。
当下刘备尚寄人篱下,手头的兵马屈指可数,就算安排童乐做校尉,恐怕也难有多少兵卒可供差遣。
然而诸葛亮素擅长机变,他说道:“静之啊,等主公得了立足之地,那招兵买马便非难事了。”
童乐无奈地摊开双手,说道:“先生,您可真是会画饼呐。”
诸葛亮微微一愣,问道:“画饼?”
童乐应道:“可不是嘛!您光是给我描绘日后有大饼可吃,把我馋得够呛,可究竟何时能吃到,却没个准信儿。”
所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说的可不就是这般情形嘛。
而后童乐说道:“先生也不必急着让我当什么将军,我下山本就是为寻师兄,师兄去哪,我便去哪。”
诸葛亮听闻,心中了然,也就不再急着为刘备招揽童乐。
既然童乐表明会一首追随赵云,那么假以时日,童乐成为刘备麾下一员大将,也只是迟早之事。
诸葛亮心里清楚,童乐这是在权衡利弊。
毕竟当下刘备处境这般窘迫,要让人归附,着实难以令人信服。
倒不是诸葛亮觉得童乐是那种趋炎附势之人,只是感觉童乐这孩子,虽说年纪轻轻,却极有主见,不会轻易被人三言两语就蛊惑,也不会随意许下承诺,对自身极为负责。
诸葛亮倒挺欣赏童乐这般性子。
虽说此刻童乐还在韬光养晦,但诸葛亮独具慧眼,看得明白。
他与赵云一样,皆是能文能武的俊杰。
只是相较赵云,童乐更为机敏狡黠几分,往后若加以培养,必能成为栋梁之材。
诸葛亮与童乐在房中闲谈,童乐时不时冒出几句让诸葛亮摸不着头脑的词汇。
待童乐简单解释后,诸葛亮不禁笑道:“如此说法,当真巧妙。静之,你着实是个有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