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珍说了说。
女儿前世虽没上过什么班,可身上的机灵劲儿却是实打实的,至少不比这些古人差,赵玉珍听后,在五福的注视下,没反对也没立即点头,只说明天去了再做决定。
听到这里,五福终于松了口气。
这样才正常嘛。
虽然他也觉得妹妹现如今确实变聪明了,可做买卖租摊位这么大的事,哪里是一个十岁孩子能做主的?
他都不敢随意做主呢。
将家里最后一点活忙完之后,赵松全和赵松祥在家里吃了晚饭,赵玉珍将这些天的工钱塞给他们就让他们回去了。
起初兄弟俩是不肯要的。
“你带着几个孩子过日子也不容易,之前都说了不要你工钱,这银子你快收回去。”
赵玉珍不由分说将钱塞到他们手中。
“大哥二哥要是不收,往后我这边再有事情要帮忙,都不敢去家里喊人了,无论如何,这银子大哥二哥得收着,否则我就随大哥二哥跑一趟赵家庄,给你们送家里去了。”
兄弟俩没了法子,只能冒着被爹娘臭骂一顿的风险,拿着银钱回赵家庄去了。
……
傍晚时分,沈甫安拿着他这几天抄好的书来了家里。
听见敲门声,正在厨房给西海洗头的赵玉珍问了句。
“谁啊?”
沈甫安规规矩矩站在院外,“婶子,我是甫安,来给知夏送书的。”
话音刚落,正在屋里晾湿头发的知夏边往屋外跑边用发带将头发绑在脑后,她虽才十岁,可根据南镜的习俗,披头散发见外男,本就是不合规矩。
“是甫安哥来了。”
她说着,上前拉开了院门。
沈甫安毕竟念过几年书,自是比寻常人要重视礼教,见面前的小姑娘只是将湿头发松松垮垮绑在身后,忙瞥开目光,将手中的书递给她。
“这几日学业重,这几日用空余时间只抄好了《千字文》,想着先给你们送来用着,等过几日《弟子规》抄好了,我再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