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放下了筷子,锦心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让讷柔不高兴了,结果讷柔脸上露出个无奈的笑。,3/3.k?a¨n~s_h,u¨.\c`o-m_
她几乎能想象出昨夜的全部场景。
乾隆肯定是憋着一肚子的气又没处发泄。想去找令嫔又拉不下脸,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想来翊坤宫找茬,又怕自己不接招,自讨没趣。
最后就在后宫里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转,结果被半路杀出来的舒妃截了胡。
他不去瞧怡妃却又赏了药,是做给自己看的,想告诉她:朕没听你的,但朕也尽了君王的本分。
最好跟着舒妃走了,八成也是做给她看的,估计是警告自己别得意,离了自己这个皇后也无所谓,朕有的是人陪。
真是幼稚得很。
讷柔心情大好,连带着觉得平日里吃着有些寡淡的粥今日也格外香甜了些。
对于后宫里风花雪月的传闻,讷柔听过之后也就抛在了脑后。
皇帝的恩宠如潮汐,有涨便有落,她早己学会了不去在意。相比于那个阴晴不定的男人,她还是更关心永璂的教育问题。
随着永璂一日日长大,乾隆让他去尚书房“旁听”的次数和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不仅仅是启蒙,更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永璂即将正式步入皇子教育的正轨。¨h¨u_a,n_x*i~a*n-g.j·i+.~n+e¨t¨
有些事情,她必须提前想一想了。
比如伴读的人选。这不仅是找个玩伴,更是为永璂建立他人生中第一批班底。
还有正式的拜师礼,该如何准备才算周全得体?以及上课所用的书籍、笔墨、纸砚,哪一样不需要她这个做额娘的,一一亲自过问?
她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本人事名册细细地翻看着。
首先被她排除的,就是自己辉发那拉家的子侄。
辉发那拉家本就人丁单薄,家里剩下的那几个小子,哪个不是被捧在手心里娇宠着长大的?
让他们进宫来给永璂当伴读,名为伴读,实为“伴奴”。在自己家里是小少爷,到了宫里反倒要看自己表哥的脸色,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种心理落差,孩子绝对适应不了。
到时候,这些人非但不能成为永璂的助力,反而可能生出嫌隙和助长他们的骄纵之气,得不偿失。
她要选的,是真正的人才,是能辅佐永璂为他开阔眼界的人。
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从眼前掠过。突然一个姓氏,让她的动作停了下来。-秒/章′节^小~说-网? ,无`错*内+容_
钮祜禄。
她沉吟片刻,脑海中一个名字如闪电般划过。
和珅…他现在多大了?
她记得,和珅好像就是姓钮祜禄,是正红旗的人。若是选他,既能给太后一个交代,全了她提携娘家人的心意,又能…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讷柔心中悄然成型。
她并不知道,这位后世留名的大贪官,如今其实出身十分寒微,家中早己败落,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在她那被影视剧和历史片段拼凑起来的印象里,只剩下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和珅,是一个能力极强,极会办事,也极会揣摩上意的人。
至于他后来的贪,在她看来,很大程度上,是乾隆的刻意放纵与默许所致。是特殊的君臣关系,才催生出了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贪”。
如果能从一开始就合理地引导和约束他呢?
一个没有被乾隆“带坏”的和珅,凭借他的才智与手腕,应当会成为一把无往不利的“武器”。
而这把利器,她要将他交到自己儿子永璂的手中。就是为了防止他贪,不让他入仕,让他做个幕僚也是好的。
能把握乾隆的心意,到后期可是很重要的。讷柔从来都不觉得一个嫡子身份就能免除夺嫡的过程。
想到这里,讷柔的眼中闪过一丝势在必得的光芒。
讷柔吩咐心腹送信给家里,让他们悄悄打探和珅这个人的底细之后,也没有闲着。她换了一身家常衣裳,带上几样精致的茶点,亲自往永寿宫去了。
她要去见舒妃。
永璂即将正式拜师,拜的还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舒妃的姐夫富察傅恒。这拜师礼自然不能马虎。虽然以她的身份,随便送些什么,傅恒都只有感恩戴德收下的份儿,绝不敢有半分挑剔。
但讷柔不愿如此。
自己的儿子未来还要在傅恒手底下学习很长一段时间。这份师生情谊,她希望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尊重与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