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各国使臣,她便不宜与皇后争锋相对。
这不仅有损大邺皇室颜面,也会有碍大褚颜面。
景淮渊寡淡扫皇后一眼,低头对怀中的翙儿道:“爹爹要给福禄,自然给最大的,才能保你顺遂。”
翙儿此刻的注意力根本不在他爹身上,他眼睛滴溜溜的看着下面服制各异的人。
皇后听到皇上的自称先是一愣,很快扯出一个笑:“咱们十一皇子乃两国邦交之子,本就是个有福的。”
“皇后娘娘所言极是,我国陛下也做此想。”
褚非羽顺着声音的来源看过去。
发觉是大褚使臣。
她不自觉的抿了下唇。
无它,这使臣行径,多少有些冒犯皇后。
也不知是不是三哥沉不住。
想到三哥,她眼风在大褚使臣周围一转,并未见到怡王。
转念心中便有了计较。
三哥自然不好出席这种场合。
单说礼仪上就是个麻烦。
对着她这个妹妹,可又是大邺的贵妃。
他这个大褚郡王进献贺礼时该行什么礼?
再加之,各国来的都是臣子,只大褚来了位王爷。
也会让他国使团尴尬。
褚非羽暗忖,他不来也好。
今日也是他的生辰,不若让他自在些。
褚非羽看着下首使臣笑的娴静:“听使臣这话,皇兄可是给翙儿带了礼?”
“回公主,我国陛下有心为十一皇子添份福禄。”那使臣不待皇后回话,自顾自又对景淮渊说起。
褚非羽侧头看向景淮渊,景淮渊含笑对下首使臣点头。
那使臣便自身后随行官员手中接过一折简。
大褚皇帝自然不会在大邺宣读圣旨,这封王,也只是以国书的形式。
那使臣字正腔圆的宣读着国书,
“昔我大褚与邻邦大邺联姻通好,以固邦交。朕之胞妹靖熙公主,远适大邺,克尽妇道,诞育贤嗣。其子恒皞,系出帝胄,性资明慧,器宇端凝,禀大褚之仁厚,承大邺之清朗,实乃两国休戚与共之见证也。
朕念及骨肉之亲,兼感邦交之重,特循宗室之制,封其为“荣安王”,赐金印紫绶,食邑三千户。冀其居王爵而怀谦谨,承荣光而思安睦,上辅君亲,下抚黎庶,永固两国磐石之好,不负朕与大邺君主之期许。”
这国书一宣读完。
褚非羽还未谢恩,北戎使臣却抢先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