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上的姑娘说亲的困难,她们当然要把这些潜在敌人的情况摸清楚才好。
严小雨和童海琼礼貌的笑着回应着大家,但也是问十句才回答一句。
好容易通过了人多的山脚区域,两人就一路朝着人比较少的山腰位置而去。
这里的山路经常有人走都崎岖无比,更别说这些野生区域。
稍微能开出来种地的地方都不会空着,可想而知这种荒着的地方会是什么样,蜀道难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人少的地方走,现在才发现捡柴也不容易,捡柴的人比柴都多,这山没被薅秃纯属大自然的馈赠。
最近都没怎么下雨,但是山里潮湿,想捡干柴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能弄到些半干的回去晾着已经算是有本事的了。
下工的锣很快敲响,两人听到之后合力拖着一棵不大的枯树往山下走,路上还在总结下次上山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背篓得背,遇见了野菜也得采;
镰刀或者砍刀得带,开路也好,砍柴也罢,没有工具怎么能行,今天要不是因为这棵枯树不大,她们都没办法直接给踹断弄走。
麻绳也得准备上,捆柴得用,拉这棵枯树,两人的手全都弄出了不同程度的伤。
但是这些工具哪里找?
供销社可买不到刀具,得去农机站,这年头所有的农具都由这里统一售卖,而且只能集体出面带着批条才有购买资格。
私人想用农具要去大队部领或者借。
昨天方芸就给她们普及过,每天上工等待分配今天的任务,需要用到的农具都由大队统一发放,下工的时候需要还回去,会有专人检查。
不过谁家不劈柴?谁家自留地不用农具?
遇到这种情况,家里如果没有农具又确实需要用的,就可以去大队部借用。
而那些家里有菜刀和柴刀的又是从哪得来的呢?
菜刀,是大队根据队里所有队员的情况,统计之后统一上报计划,批下来之后由大队出面采购,回来之后分发给各家各户。
前些年大炼钢铁把家家户户的铁制品都掏空了,这些年的产量也一直起不来,导致家用的铁器都十分紧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政策。
知青点的这把菜刀是三年前领了配额才拿到的,质量真心不咋地,用到现在,豁口都已经好几个了。
至于柴刀,是大队用旧以后需要淘汰的才会放出来,根据队员的家庭情况,可以用工分抵换回去使用。
其实大队每年都是有破损农具的维修和换新资格的,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把需要维修的和更换补充的农具情况上报到公社农机站,农机站再汇总之后往上一级上报。
维修的这部分,公社就会派人到大队里完成,但是换新的,就得等了。
换新计划层层上报之后,又要经过审批,再由省里农机管理部门统一采购,然后下发到地方。
地方下发新农具的时候,还要把已经破损到无法维修必须换新的农具尸体收回去,如果拿不出来,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给发新农具的。
通常从上报计划到换到新农具,不止时间跨度大,数量还会大幅度缩水。
拿青山大队举例,去年上报农具换修计划是三月底,等新农具下来是十二月底。
而且上报的报废农具是三十八把,最后批下来只能换二十把。
报计划的时候又不允许虚报,公社农机站可是会派人来各大队核对报废农具数量的,有多少报多少。
那么最后换了新农具之后,剩下的得不到换新的这部分农具,除了第二年继续上报计划之外,也不能闲着。
如果有队员需要使用,来大队借用农具,这些报废农具就该上场了。
另外就是,有的队员觉得这些报废农具勉强还能继续用,而且家里确实需要,就会拿工分换回去用。
但是等上报计划以后,公社农机站的人下来核实数量的时候,需要拿出来亮相。
这已经是多年来的规矩了。
会换这种报废农具回家用的队员其实并不多,反正要用的时候去大队借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