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没钱的知青自然买不了口粮,大队也有第二项政策,可以借粮,但是额度只有三十斤粗粮,下次分粮的时候就要扣除,而且一个知青只有一次机会。
李红军说完之后让大家自己考虑是买补助粮还是借粮,又接着往下说。
住在知青点的知青,每天晚上需要把自己次日的口粮交到次日值班负责煮饭的知青手里。
因为大家都在一起吃饭,所以需要交的口粮是定量的。
就这一点来说,以往是出现过许多矛盾的。
主要还是因为男知青胃口普遍比女知青大,吃得也就更多,就会让人觉得女知青交的部分口粮是补贴给了男知青。
之前还因为这事,知青点闹得非常难看,村里人看了好久的热闹。
后来大家商量之后修改了一下规矩,实在不愿意跟着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的知青可以自己单独开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是厨房的锅是公用的,开小灶就不能用。
值班知青捡的柴和挑的水也是公用的,也不能私用。
而且开小灶属于个人行为,不能因此逃避集体值班安排,除非搬出知青点另找住处。
特别提醒一点,知青点前院就有水井,但是这口井里的井水硝含量高,是不能喝的,洗菜洗碗都不行。
所以前院的井水只能用来洗衣服洗澡,厨房用水都要去村中那口深井里挑。
如果要单独开火,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水的问题。
本来还有些小心思的新知青在内心权衡一番以后都暂时按捺住自己的想法。
李红军在心里暗想,这些女知青就是矫情,挑水砍柴这种重体力活不想干,还不愿意付出少许口粮补贴干重活的男知青,哪有这种好事呢?
没让这些女知青洗衣服都已经是他们男知青最大的宽容了。
其实并不是不想,以前的知青点也是有这个规矩的,这些女知青反正都要洗衣服,水井还就在院子里也很方便,帮他们男知青把衣服洗洗了也就是顺手的事。
但是李红军有好几件衣服都被女知青“不小心”洗成了布条子,之后又有女知青有样学样,男知青们搞到后来几乎没有衣服能穿了,这个规矩才作罢。
实在是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承受女知青们刻意之下的魔爪。
说完大致规矩,李红军见大家都吃好了,就招呼大家去大队部库房,买粮、借粮都在那里,大队会计吃完晚饭会过去等着,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
而且床脚用品和铺床用的稻草也得去库房领。
这里的床就是把木板搭在床脚上,搭出自己需要的宽度之后,在木板上铺上稻草,再在稻草上铺上收编了草席就可以。
夏天直接睡草席就好,冬天就在草席上铺上褥子和床单也足够过冬了,这里的冬天并不太冷,雪更是见都没见过。
大队库房里有不少席子的存货,有竹席也有草席。
竹席是用竹篾编的,主要用来垫着晒粮食,谷仓里打围的也是竹席,不怕竹席缝隙夹肉的人家床上铺的也是竹席。
草席就是用稻草编的,门帘子,盖粮食,铺床上,都少不了草席。
甚至有些老人去世之后置办不起棺木的也是用草席裹了就抬上山埋了。
在农村,竹席和草席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战略物资。
这里种植水稻,所以稻草并不缺,山上郁郁葱葱的竹林一千又一片,所以竹篾也不缺。
农闲时节,勤快的人家就会编席子到大队换工分,收入也还算过得去。
新知青可以免费从大队库房领个人份的稻草和席子,这是一直以来的规矩,也是青山大队的队员勤快,不然库房也拿不出这些物资。
至于床脚,也就是搭床板的支撑,可以用条凳,可以用木方,可以用竹架子,也可以用旧砖头。
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用不了的材料,端看个人想法。
但是床脚材料不是免费的,老知青们用的床脚材料五花八门。
李红军的是自己从山上拖回来的几个老树桩,虽然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