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愿以死殉国,以醒天下!
伏惟天人共鉴!
……
刘宏见此檄文,当场便欢喜得多吃了三碗饭!
这哪是造反的檄文啊,这是帮天子正名的忠君书啊!
虽说没有明着说袁氏,但这檄文字字句句都是说袁家。
郭典确实是个有才之人,从太守转职为黄天门徒速度飞快。
这一下子,郭典就以忠臣的名义成了黄巾清君侧讨伐豪右的证人和代言人。
朝廷百官对郭典的夸赞瞬息之间便哑了,但却又不知该怎么驳斥……刚刚还是忠臣呢,转眼就投贼了,可太学诸生现在都还在誊抄绝命表呢……
豪右曾用唐周举告张角,说唐周是张角的徒弟。
那张角便用真正的豪门之徒予以反击,并且将造反变成清君侧。
张角本就没打算造皇帝的反,他反的是苍天。
这苍天,其实是所有的不公。
豪族侵占土地把控舆论,以其特权让万民闭嘴为奴,遮天蔽日不见昭彰,此为天之不公——所以张角自称天公将军,想要换个万民平等的天道。
涝旱不断,瘟疫四起,灾祸遍地,民不聊生,此为地之不公——张宝确实医术高明,他自称地公将军,治病救人,以求地之公道。
官吏残虐,苛政酷烈,又不断有兵灾匪患,豪族做贼,草民难活,此为人之不公——张梁自称人公将军,领黄巾战兵,欲讨人之公道。
寻天地人之公道,才是黄巾起事的名义,只是黄巾中识字的人太少,难以传舆论,张角的心意一般人也不太容易理解。
郭典这种士人就很难理解张角的意图,所以便写成了清君侧,但这好歹也比造反更接近一些,也更能让人理解一些。
清君侧的檄文,便意味着这不是谋反,而是一次斗争。
郭典是袁隗门生,又是朝廷百官认证的忠臣,忠臣说的话自然就比较有可信度。
黄巾起于巨鹿天下皆知,而郭典身为巨鹿太守,又自认官逼民反,但他投了黄巾之后却没被杀,而且黄巾还释放了藩王——这就更可信了。
这是第一次有人将乱天下的罪名加在清流身上,反倒使得一直把控天下舆论的清流们有些不知所措——这场舆论战对他们很不利。
郭典是袁隗的门生,除非把袁隗拉下马,否则这场斗争无论输赢都是输。
这清君侧的檄文,被许多人拓于各县城墙,京畿三辅诸县也有人写于墙上,而且大多都不是黄巾写的。
天下士人并不全是被豪门控制的,寒门也有饱学之士,只是以前没人能说话罢了。
“有人知我心也!”
刘宏摸了摸撑得鼓胀的肚子,打了个嗝:“当传诏褒奖……封侯!”
“陛下,三日前陛下已遣左丰斥责卢尚书,眼下只怕是快要到冀州了……”
张让出言提醒道。
“我说的不是卢子干。”
刘宏愣了一愣,随后摇了摇头:“这檄文是张角发的……”
“陛下,张角是贼,怎可褒奖?”
张让在此提醒。
“我是要褒奖郭典,褒扬其以身换王忠心为国……给他封侯,封他为……汝阳侯!”
刘宏捏了捏拳头:“将郭典家人送到汝阳,让何进遣人去做此事,你等不要出面。”
汝阳县在汝南——这地方是袁隗的家乡,是汝南袁氏的族居之地。
“这……陛下是为了告诫袁司徒,还是为了告诫大将军?”
张让有点没弄明白。
“我就是想看看袁隗会怎么做……看他是要杀了门生的家人,还是要自认乱臣贼子……”
刘宏颇有些畅快的靠在软踏上,闭上了眼:“去查一查是谁把郭典迫成这样的,卢植不会这么做,张角应该也不会这么做,这定是有人指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