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刘娘娘当初的事情如实说来,我便救你。”郭槐在阎王面前一一诉说前情,左右将其供词记录得清清楚楚。
皇上亲耳听闻,喝问道:“郭奸贼,今日还抵赖得过吗?朕是真天子,并非阎王,那判官乃是包公!”郭槐吓得哑口无言,低头只求速死。
皇上命整驾回殿,天色渐明,文武百官齐集,仁宗向众官讲述此事。众官拜贺道:“此乃陛下之大幸,也彰显了包公的神勇智谋。”
仁宗随即命排整鸾驾,前往迎接李娘娘到殿上相见。帝母二人悲喜交集,文武百官纷纷庆贺,之后令宫娥将李娘娘送入养老宫安顿。仁宗要将刘娘娘施以油锅之刑以泄愤,包公奏道:“王法中没有斩天子的剑,也没有煎皇后的锅。我王若要她死,可让人用丈二白丝帕将其绞死,葬入后花园中。郭槐则应受鼎镬之刑。”仁宗允奏,于是依照包公的决断,在后宫绞死刘皇后,在殿前烹杀郭槐。从此,包相的威名远近皆知。
第七十六回阿吴夫死不分明
断云:
奸情从哭声中败露,审问为死者伸冤。
千年包公声名不朽,枉死之魂得以瞑目。
话说包公在东京任职时,治下安宁,奸邪之辈收敛行迹。他常常把审理案件放在心上,案牍从无积压。皇佑元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包公同胥吏到城隍庙行香,返回时经过白塔前巷口,听到有妇人哭丧,哭声半悲半喜,毫无哀痛之情。包拯记在心里,回衙后唤来值堂公差郑强问道:“刚才白塔前巷口有个妇人在哭谁?”郑强回禀:“是谢家巷口的刘十二前几天死了,他妻子阿吴在家啼哭。”包拯心想:“这人死得定然不明不白,莫不是阿吴害了丈夫性命?不然为何哭声半悲半喜?”于是差人唤阿吴来,询问她丈夫的死因。
阿吴供述道:“我丈夫刘十二以贩卖蔬菜为生,上月因气疾去世,埋在南门外五里牌后。如今家里只有小儿子,无依无靠,因此悲哭。”包拯听罢,见那妇人脸上还带着脂粉气色,心想:“她正在守丧,怎么还打扮得如此齐整?”随即唤来仵作陈尚,让他监督阿吴一同前往坟地开棺,检验她丈夫身上有无伤痕,即刻回报。
陈尚领命,带伙伴到五里牌掘开坟墓,揭开棺盖检验,尸身并无伤痕。陈尚回报:“刘十二身上没有伤痕,确实是病死的。”包拯拍案怒道:“你陈尚必定有私情弊端,才来我面前遮掩!限你三日之内查个水落石出,若再无结果,决不轻饶!”
,!
陈尚回家后忧心忡忡,双眉紧锁。妻子阿杨问他为何愁眉不展,陈尚把此事告知。阿杨说:“你可曾查看过死者鼻孔?”陈尚说:“这人原本就是我收殓的,鼻孔不曾查看。”阿杨道:“听说有人曾把铁钉插入人鼻孔来害人性命,何不到此处勘察?”陈尚也觉得可疑,便依妻子所言,再去验尸,发现刘十二鼻孔里果然有两根铁钉,从后脑发髻处插入。他取出铁钉,回来呈给包拯报告详情。
包公随即审讯阿吴。阿吴起初不肯招认,等用上刑具,她才招认因与张屠有私情,怕丈夫察觉,才谋害了丈夫性命。案卷已成,包拯判道:“阿吴谋害亲夫,押赴刑场处斩;张屠与人妻私通并导致人命,发配到偏远恶劣的军州充军。”判决既定,吏员依令执行。这桩案件可作为贪淫之人谋杀亲夫的警戒。只因为这桩公案,又牵出两桩冤枉事,下回便知。
第七十七回判阿杨谋杀前夫
断云:
阿杨枉费心机谋害前夫,包公严刑处置以正法典。
审一案竟使沉冤得雪,枯骨怨气终得昭雪清明。
话说包公刚判决完阿吴谋杀丈夫的案子,便问陈尚:“是谁教你这样检验尸体的?”陈尚禀告说:“当日小人领旨去检视刘十二的尸体,没找到伤痕,大人说要在小人身上追究责任,小人回家后忧心忡忡。没想到小人的妻子颇有见识,教我检查鼻孔,果然查明了真相。”
陈尚说完,堂上的众官吏纷纷说道:“既然陈尚的妻子有如此见识,定不是寻常妇人,恳请大人赏些酒钱给阿杨。”包拯说:“你们说得有理。”随即差人去唤阿杨来领赏。差人去了没多久,阿杨便到了,包拯赏她五贯钱、一瓶酒,阿杨欢喜地拜谢接受。
阿杨刚出衙门,包拯又把她唤回,问道:“你和陈尚是结发夫妻,还是半路夫妻?”阿杨回答:“妾身前夫早亡,后来改嫁陈尚为妻。”包拯问:“你前夫姓甚名谁?”阿杨答道:“姓梅,名小九。”包拯又问:“他得什么病去世的?”
阿杨见包公问得真切,不觉脸色一变,勉强回答:“他染上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