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s~h-u·.?c¨o,m,当天晚上,花荣在后堂的轩下安排了床帐,请宋江安歇。第二天,又准备酒食筵宴款待宋江。
闲话少叙。宋江来到花荣寨里,一连吃了四五天酒。花荣手下有几个贴心的人,每天换一个,带些碎银子在身边,每天陪着宋江去清风镇街上,观看市井的热闹,游览村落里的宫观寺院,四处闲逛,寻些乐趣。从那天开始,这些贴心的人陪着宋江闲逛,带他去市井上游玩。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以及茶房酒肆,这自不必多说。有一天,宋江和这个贴心的人在小勾栏里看了一会儿,又去附近的村寺院和道家宫观游玩了一番,然后到市镇上的酒肆中饮酒。临走时,那个贴心的人要拿银子付酒钱。宋江哪里肯让他付钱,自己拿出碎银付了账。宋江回来后,也没有对花荣说这件事。那个同去的人很高兴,既得了银子,又落得清闲。此后,每天都有一个人陪着宋江,和他悠闲地漫步,而且总是宋江花钱。自从宋江来到寨里,寨里的人没有一个不敬重他的。宋江在花荣寨里住了将近一个多月,转眼间腊尽春回,元宵节又快到了。
且说清风镇的居民商议放灯之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大家凑钱在土地大王庙前扎起一座小鳌山,上面装饰着彩带和花朵,张挂着五六百盏花灯。土地大王庙内,表演着各种社火节目。家家户户门前都扎起灯棚,悬挂着灯火。市镇上,各行各业都有展示。虽然比不上京城,但这里也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当时,宋江在寨里和花荣饮酒,不知不觉元宵节就到了。当天,天气晴朗。花荣在巳牌前后,上马去公廨点起数百个军士,让他们晚上去市镇上维持秩序;又分派许多军汉,分头去四下里把守栅门。未牌时分,花荣回到寨里邀请宋江吃点心。宋江对花荣说:“听说这里市镇上今晚要点放花灯,我想去看看。” 花荣回答说:“小弟本想陪兄长去看灯,这也是应该的。只是无奈我职责在身,不能自由自在地陪兄长一同前往。今晚兄长就和家里的两三个人去看灯,早点回来。小弟在家专等兄长,设家宴摆上三杯酒,庆祝佳节。” 宋江说:“甚好。” 很快,天色渐晚,东边升起了一轮明月。正是:
玉漏铜壶暂且莫催,星桥火树彻夜通明。
鳌山高耸入青云,何处游人不前来观看。
当晚,宋江和花荣家两三个亲随贴心人,跟着宋江慢慢地走着。来到清风镇看灯,只见家家门前都搭起灯棚,悬挂着数不清的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还有剪彩的飞白牡丹花灯以及荷花芙蓉等别样的灯火。四五个人手挽着手,来到土地大王庙前,看那座小鳌山,这灯是何等的好看?但见:
山石上双龙仿佛在水中嬉戏,云霞间独鹤好似朝天飞翔。金莲灯、玉梅灯,闪耀着一片琉璃之光;荷花灯、芙蓉灯,散发着千团锦绣之色。银蛾飞舞,成双成对地随着绣带香球飘动;雪柳生辉,丝丝缕缕地轻拂着华幡翠幕。村歌社鼓齐鸣,花灯影里喧闹非凡;织女蚕奴欢笑,画烛光中一同赏玩。虽没有美妙的风流乐曲,却都在庆贺丰收之年。
当时,宋江等四人在鳌山前看了一会儿,便往南走去继续看灯。没走五六百步,只见前面灯烛辉煌,一伙人围在一个大墙院门口,十分热闹,锣声响起,众人齐声喝彩。宋江看过去,原来是一伙人在表演舞鲍老。宋江身材矮小,在人背后看不见。那个陪着他的贴心人认得社火队里的人,便让众人分开,让宋江看。那跳鲍老的人,身躯扭动得十分滑稽。宋江看了,呵呵大笑。只见墙院里面,刘知寨夫妻两口儿和几个婆娘正在里面观看。刘知寨的老婆在灯下认出了宋江,便指着宋江对丈夫说:“那个又黄又矮的汉子,就是前几日在清风山抢掳我的贼头!” 刘知寨听了,吃了一惊,便唤来六七个亲随,让他们去捉那个发笑的黑汉子。宋江听到动静,转身就跑。没跑过十几户人家,众军汉就追了上来,把宋江捉住,押了回来。这情形就如同皂雕追捕紫燕,又似猛虎吞食羊羔。宋江被押到寨里,用四条麻索绑了,带到厅前。那三个贴心人见宋江被捉,赶忙跑回去向花荣报信。
且说刘知寨坐在厅上,下令把那被擒的人押过来。众人将宋江簇拥到厅前,按他跪下。刘知寨大声喝道:“你这贼子,是清风山打劫的强匪,怎么敢擅自跑来这里看灯!如今被我们抓住,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宋江赶忙辩解道:“小人本是郓城县的客人张三,与花知寨是旧友,来此地已经多日,从未在清风山干过打劫的勾当。” 这时,刘知寨的老婆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大声呵斥道:“你这贼子还想抵赖!你还记得在山上时,让我叫你大王的事吗?” 宋江解释道:“夫人,您记错了。¨狐,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