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我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我整天摆弄枪棒。因为新任的高太尉,以前被我父亲打翻在地,如今他做了殿帅府太尉,就怀恨在心,要找我麻烦。我正好归他管,没法和他抗争,只好带着母亲逃到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谋个差事。没想到来到这里,得到您父子二人如此厚待,还治好了我母亲的病,连日来的照顾,实在感激不尽。既然公子愿意学,我一定全力教导。只是公子之前学的都是花棒,中看不中用,上阵没什么实际用处。我可以重新指点他。”

太公听了,便对儿子说:“儿子,这下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了吧,快来再拜师父。” 那年轻人又拜了王进。

太公道:“教头在上,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华阴县界,前面就是少华山,我们这个村子叫史家村。村里三四百家,都姓史。我这儿子从小就不爱务农,只喜欢舞枪弄棒。他母亲管不了他,被气得去世了。我也只能由着他的性子,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给他请师父教他。还请手艺高超的匠人,在他身上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一共有九条龙,所以全县的人都顺口叫他九纹龙史进。教头今天既然来了,就成全了他吧。我一定会重重酬谢您。”

王进高兴地说:“太公放心,既然这么说,我就把公子教好再走。”

从那天开始,大家吃了酒食,太公留下王进母子二人住在庄上。史进每天都向王教头请教,王教头也把十八般武艺,一样一样从头开始悉心教导。这十八般武艺分别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话说史进每天在庄上款待王进母子,跟着学习武艺。史太公则去华阴县担任里正,这事儿暂且不提。不知不觉,时光飞逝,一晃半年多就过去了。真可谓是: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史进把这十八般武艺重新学得非常精熟。这都多亏了王进尽心尽力的指教,每一项都被点拨出了其中的奥妙。王进见史进学得差不多了,心里想:“在这里虽然好,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天,他便提出要告辞,前往延安府。

史进哪里肯放,说道:“师父,就留在这儿吧。小弟会奉养您母子二人,为你们养老送终,这样不好吗?” 王进说:“贤弟,多谢你的好意,在这里确实很好。但我担心高太尉追来,连累了你,让你也遭受牢狱之灾,这样不稳妥,所以我很为难。我一心想去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谋个差事,那里镇守边疆,正是用人之际,足以让我安身立命。”

史进和太公苦苦挽留,但王进心意已决,他们只好安排了一场送行宴。席间,太公拿出一个托盘,里面有两个绸缎料子和一百两花银,作为谢师礼。

第二天,王进收拾好担子,备好马,带着母亲向史太公和史进告辞。他扶母亲上马,朝着延安府的方向出发。史进让庄客挑着担子,亲自送了十里路,心中满是不舍。最后,史进拜别了师父,流着泪与他们分别,带着庄客回庄去了。王进则依旧自己挑着担子,跟在马后面,和母亲一起踏上了前往关西的路。

这里先不说王进去投军的事,只说史进回到庄上后,每天都刻苦锻炼力气。他正值壮年,又没有家室拖累,常常半夜三更就起来练习武艺,白天就在庄后射箭骑马。

不到半年,史进的父亲太公染上重病,卧床不起。史进四处请医生来看治,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最终太公还是去世了。

史进一面准备棺木收殓父亲,一面请僧人做法事,诵经超度,追斋理七,以慰藉太公的在天之灵。还请道士设斋醮,为太公超度往生。前后做了十几场法事道场,选了个吉日良辰,将太公出丧安葬。村里三四百户史家庄的人,都来送丧吊孝,把太公埋葬在了村西山上的祖坟里。

从那以后,史进家没人打理产业,而史进又不愿意务农,只想着找人切磋武艺,比试枪棒。

史太公死后,又过了三四个月。当时正值六月中旬,天气酷热难耐。有一天,史进闲得无聊,搬了个交椅,坐在打麦场边的柳荫下乘凉。对面的松林里吹过一阵风,史进不禁赞叹道:“好凉快的风!” 正乘凉时,他突然看见一个人在那里探头探脑地张望。

史进喝道:“奇怪!谁在那里偷看我家庄子?” 他跳起身来,绕过树后一看,原来是猎户摽兔李吉。

史进喝道:“李吉!你在我家庄里张望什么?莫不是来踩点的?” 李吉上前作揖行礼说:“大郎,小人是来找庄上的矮丘乙郎喝酒的,因为看到大郎在这里乘凉,所以不敢过来打扰。”

史进说:“我问你,往常你总是担些野味来我庄上卖,我也没亏待过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