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在他们耳边传授了密计。让他们召集一千多名随军工匠,到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备用,又命令马岱带领五百士兵守住谷口。
孔明嘱咐马岱:“工匠们不许放出去,外人不许放进来。我还会时不时亲自来查看。捉拿司马懿的计策,就全靠这次了,千万不能走漏消息。”马岱领命而去。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监督工匠,按照方法制造。孔明每天都来指导。
有一天,长史杨仪进来报告说:“现在粮米都在剑阁,靠人夫和牛马搬运,很不方便,这可怎么办呢?”孔明笑着说:“我已经谋划很久了。之前堆积的木料,以及在西川收购的大木,我让人用来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非常方便。这些牛马不用喝水吃草,可以昼夜不停地转运。”众人都惊讶地说:“从古到今,都没听说过‘木牛’‘流马’这种东西。不知道丞相有什么妙法,能造出这么神奇的物件?”
孔明说:“我已经让人按照方法制造了,还没全部完工。现在我先把制造木牛流马的方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都写清楚,你们看看。”众人都很高兴。孔明当即亲手写了一张纸,交给大家观看。众人围过来,只见造木牛的方法是这样的:
方腹曲胫,一股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足,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脚,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造流马的方法是这样的:
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四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二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众将看了一遍,都拜倒在地,说:“丞相真是神人啊!”过了几天,木牛流马都制造完备,看起来就跟活的一样,上山下岭,都很自如。众军看到,都十分欢喜。孔明命令右将军高翔,带领一千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一直到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兵使用。后人写诗称赞道: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司马懿正发愁烦闷的时候,突然侦察兵来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太劳累,牛马也不用吃东西。”司马懿大吃一惊,说:“我之所以坚守不出,就是因为他们粮草接济不上,想等他们自己支撑不下去。现在他们用了这个办法,肯定是做了长远打算,不打算退兵了。这可怎么办呢?”
他急忙把张虎、乐綝二人叫来,吩咐道:“你们二人各带五百士兵,从斜谷小路抄过去,等蜀兵驱赶着木牛流马经过,等他们全过去之后,一起杀出去。不要抢太多,只抢三五匹就回来。”二人领命,各自带领五百士兵,扮成蜀兵,夜里偷偷从小路过去,埋伏在山谷中。果然看到高翔带兵驱赶着木牛流马过来。等差不多都过去了,两边一齐擂鼓呐喊着杀出,蜀兵措手不及,丢下几匹木牛流马。张虎、乐綝很高兴,把抢到的木牛流马赶回了本寨。
司马懿看了,发现这些木牛流马果然行动自如,跟活的一样,十分高兴,说:“你们会用这个办法,难道我就不会用!”于是命令一百多个能工巧匠,当面把木牛流马拆开,吩咐他们按照尺寸、长短、厚薄的方法,照样制造木牛流马。不到半个月,就造好了二千多只,和孔明造的一模一样,也能奔走。
司马懿就命令镇远将军岑威,带领一千士兵驾着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往来不断。魏营的将士们,都十分欢喜。
高翔回去向孔明报告,说魏兵抢走了五六匹木牛流马。孔明笑着说:“我就是要让他们抢走。我不过费了几匹木牛流马,过不了多久就能从魏军那里得到很多物资资助。”众将疑惑地问:“丞相怎么会这么肯定呢?”孔明解释道:“司马懿看到木牛流马,一定会仿照我们的方法制造。到时候,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