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旧都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他们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寇、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复兴汉室的好消息,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失职。陛下也应该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我承受着陛下的大恩,感激不尽!如今即将远行,面对这份表章,我落泪哭泣,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后主看完表章后说:“相父南征,历经艰难险阻;刚刚回到都城,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如今又要北伐,恐怕会过度劳神。” 孔明说:“臣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日夜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果不趁此时讨伐贼寇,恢复中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这时,班列中的太史谯周出列上奏说:“臣昨夜观察天象,发现北方的旺气正盛,星象格外明亮,此时不宜谋取北方。” 他又看着孔明说:“丞相深知天文,为何要勉强行事呢?” 孔明说:“天道变化无常,怎能拘泥于天象?我现在先把军队驻扎在汉中,观察局势的动静后再行动。” 谯周苦苦劝谏,但孔明没有听从。
于是,孔明留下郭攸之、董允、费祎等人担任侍中,总管宫廷中的事务;又留下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军马;任命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掌管丞相府事务;杜琼为谏议大夫;杜微、杨洪为尚书;孟光、来敏为祭酒;尹默、李譔为博士;郤正、费诗为秘书;谯周为太史。朝廷内外的文武官员一百多人,共同治理蜀中事务。
孔明接受诏令回到丞相府,召集众将听令:前督部由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担任;前军都督由领扶风太守张翼担任;牙门将是裨将军王平;后军领兵使为安汉将军、领建宁太守李恢,副将是定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吕义;兼管运粮的左军领兵使是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为飞卫将军廖化;右军领兵使是奋威将军、博阳亭侯马忠,抚戎将军、关内侯张嶷;行中军师为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刘琰;中监军是扬武将军邓芝;中参军为安远将军马谡;前将军是都亭侯袁綝;左将军为高阳侯吴懿;右将军是玄都侯高翔;后将军为安乐侯吴班;领长史为绥军将军杨仪;前将军为征南将军刘巴;前护军是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为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是偏将军刘敏;后护军为典军中郎将官雝;行参军有昭武中郎将胡济、谏议将军阎晏、偏将军爨习、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勃;从事是武略中郎将樊岐;典军书记为樊建;丞相令史是董厥;帐前左护卫使是龙骧将军关兴;右护卫使是虎翼将军张苞。以上所有官员,都跟随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诸葛亮出征。人员分配妥当后,孔明又传檄李严等人防守川口,以抵御东吴。最终选定建兴五年春三月丙寅日,出师讨伐魏国。
忽然,帐下一位老将厉声说道:“我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有廉颇的勇猛,马援的雄心。这两位古人都不服老,为何不任用我呢?” 众人一看,原来是赵云。孔明说:“自从我平定南方回到都城,马孟起不幸病故,我十分痛惜,感觉像是失去了一条臂膀。如今将军年纪已大,如果稍有差池,就会动摇一世英名,也会削减我蜀中军队的锐气。” 赵云大声说:“我自从跟随先帝以来,临阵从未退缩,遇到敌人总是冲锋在前。大丈夫能战死在疆场,那是荣幸,我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我愿意担任前部先锋!” 孔明再三苦苦劝阻,赵云却不为所动。赵云说:“如果不让我做先锋,我就撞死在这台阶下!” 孔明说:“将军既然执意要做先锋,那就得有一人与你一同前往。” 话还没说完,一人回应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愿意协助老将军先率领一支军队前去破敌。” 孔明一看,是邓芝。孔明十分高兴,当即调拨五千精兵,十员副将,跟随赵云、邓芝出发了。
孔明出师那天,后主率领百官送行到北门外十里处。孔明辞别后主,只见旌旗遮天蔽日,戈戟林立,大军浩浩荡荡朝着汉中进发。
再说边境的探子得知此事,赶忙报入洛阳。这天,曹睿临朝听政,近臣奏报:“边境官员报告说,诸葛亮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出兵驻扎在汉中,派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已经率军入境。” 曹睿大惊,问群臣:“谁能担任将领,击退蜀兵?” 忽然,一人应声而出,说道:“我父亲死在汉中,这切齿之恨我从未忘记。如今蜀兵侵犯边境,臣愿意率领本部猛将,还请陛下赐给我关西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