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迎战,也不搭话,与张任交起手来。战了不到十多个回合,张任假装战败,绕城而逃。张飞奋力追赶。吴懿带领一军拦住张飞,张任又带兵返回,将张飞围在核心,张飞进退不得。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只见一队军从江边杀了出来。为首的一员大将,手持长枪,跃马而出,与吴懿交锋,只一个回合,便生擒了吴懿,打退敌军,救出了张飞。张飞一看,原来是赵云。张飞问道:“军师在哪里?” 赵云说:“军师已经到了,想必此时已经和主公见面了。” 二人押着吴懿回到营寨。张任则退回东门去了。
张飞、赵云回到营寨中,看到孔明、简雍、蒋琬已经在帐中。张飞下马参见军师。孔明惊讶地问道:“你们怎么能先到这里?” 刘备便详细讲述了义释严颜的事情。孔明祝贺道:“张将军能够运用谋略,这都是主公的洪福啊。” 赵云押着吴懿来见刘备。刘备问吴懿:“你愿意投降吗?” 吴懿说:“我既然被捉,哪有不投降的道理?” 刘备非常高兴,亲自为吴懿解开绳索。孔明问:“城中有哪些人守城?” 吴懿说:“有刘季玉的儿子刘循,辅佐的将领有刘璝、张任。刘璝不足为惧;张任是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视。” 孔明说:“先捉住张任,然后夺取雒城。” 又问:“城东的那座桥叫什么桥?” 吴懿回答:“金雁桥。” 孔明于是骑马来到桥边,沿着河边查看了一遍,回到营寨中,叫来黄忠、魏延听令:“在离金雁桥南五六里的地方,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设下埋伏。魏延带领一千枪手埋伏在左边,专门刺杀马上的将领;黄忠带领一千刀手埋伏在右边,专门砍杀敌人坐下的马。等杀散敌军后,张任必定会往山东的小路逃去。张翼德带领一千军埋伏在那里,就在那里将他擒获。” 又让赵云埋伏在金雁桥北,叮嘱道:“等我把张任引过桥,你就把桥拆断,然后在桥北勒兵,做出要进攻的样子,让张任不敢往北逃,只能退往南边,这样就正好中了我们的计策。” 安排妥当后,孔明亲自去诱敌。
刘璋派卓鹰、张翼二将,前往雒城助战。张任让张翼与刘璝守城,自己和卓膺分为前后两队,张任在前队,卓膺在后队,出城迎敌。孔明带领一队军容不整的士兵,过了金雁桥,与张任对阵。孔明乘坐四轮车,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在两边百余骑兵的簇拥下出现,远远指着张任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听到我的名字,都望风而逃;如今你是什么人,竟敢不投降?” 张任看到孔明的军队队伍不整,在马上冷笑道:“人们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只是徒有虚名!” 他把枪一挥,大小军校一起冲杀过来。?k!e~k`a+n/s\h?u~.·c¢o`m?孔明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过桥去。张任在后面追赶。过了金雁桥,只见刘备的军队在左边,严颜的军队在右边,冲杀过来。张任知道中计,急忙回军,却发现桥已经被拆断了;想要往北逃,只见赵云的军队在对岸摆开阵势,于是不敢往北,只能往南沿着河边逃跑。没跑出去五七里,就到了芦苇丛生的地方。魏延的军队从芦苇丛中突然杀出,都用长枪乱戳。黄忠的军队埋伏在芦苇里,用长刀猛砍马蹄。张任的骑兵纷纷倒地,都被擒获,步兵哪里还敢上前?张任带着几十名骑兵往山路逃跑,正好撞上张飞。张任刚想后退,张飞大喝一声,众军一拥而上,将张任活捉。原来卓膺见张任中计,已经到赵云的军队前投降了,众人一起回到大寨。刘备赏赐了卓膺。张飞押着张任来到大寨。孔明也坐在帐中。刘备对张任说:“蜀中诸将都望风而降,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 张任怒目圆睁,大声叫道:“忠臣怎么会侍奉两个主公?” 刘备说:“你这是不识天时。投降便可免死。” 张任说:“今天就算投降,日后也不会真心归降!赶紧杀了我吧!” 刘备不忍心杀他。张任却厉声大骂。孔明只好下令将他斩首,以成全他的忠义之名。后人写诗称赞道:“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刘备感叹不已,下令收殓张任的尸首,葬在金雁桥旁边,以表彰他的忠诚。
第二天,刘备命令严颜、吴懿等一班蜀中降将作为前部,直逼雒城,大声呼喊:“早早开门投降,免得一城百姓受苦!” 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正要拿箭射他,忽然看见城上一名将领拔剑砍翻刘璝,打开城门投降。刘备的军马进入雒城,刘循打开西门逃脱,逃往成都。刘备出榜安抚百姓。杀刘璝的人,是武阳人张翼。
刘备得了雒城,重重赏赐众将。孔明说:“雒城已经攻破,成都近在眼前;只是担心外州郡不安宁,可让张翼、吴懿带领赵云安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地所属的州郡,让严颜、卓膺带领张飞安抚巴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