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现在在江夏,还有叔父刘备在新野。你们立我为主,如果哥哥和叔父兴兵问罪,怎么解释呢?”众官员还没来得及回答,幕官李珪回答说:“公子说得很对。现在可以赶紧发报丧的书信到江夏,请大公子做荆州之主,再让刘备一同处理事务,这样向北可以抵御曹操,向南可以抗拒孙权。这是万全之策。”蔡瑁呵斥道:“你是什么人,敢乱说违背主公的遗命!”李珪大骂道:“你们内外勾结,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看着荆襄九郡就要落入蔡氏之手!故去的主公如果有灵,一定会惩罚你们!”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把他推出去斩首。李珪直到死,都大骂不止。于是蔡瑁就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别统领荆州的军队,命令治中邓义、别驾刘先镇守荆州,蔡夫人自己和刘琮前往襄阳驻扎,以防备刘琦和刘备。他们把刘表的灵柩安葬在襄阳城东汉阳的原野,竟然不把消息告诉刘琦和刘备。
刘琮到了襄阳,刚歇下脚,忽然报告说曹操率领大军直奔襄阳而来。刘琮大惊,于是请蒯越、蔡瑁等人商议。东曹掾傅巽进言说:“不仅曹操的军队来了让人担忧。现在大公子在江夏,刘备在新野,我们都还没去报丧,如果他们兴兵问罪,荆襄就危险了。我有一计,可以让荆襄的百姓安稳如泰山,又能保全主公的名爵。”刘琮问:“计策是什么?”傅巽说:“不如把荆襄九郡献给曹操,曹操一定会厚待主公。±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刘琮叱责道:“这是什么话!我继承先父的基业,还没坐稳,怎么能就把它送给别人呢?”蒯越说:“傅公悌说得对。顺从和叛逆有大的原则,强弱有一定的形势。现在曹操南征北讨,是以朝廷的名义,主公抗拒他,在名义上就不合理。而且主公刚刚即位,外患还没平定,内忧又要发生。荆襄的百姓,听说曹兵来了,还没打仗就已经胆寒,怎么能和曹操的军队对抗呢?”刘琮说:“各位说的话都很有道理,不是我不听从。只是把先父的基业,一下子送给别人,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
话还没说完,一个人昂首挺胸地走进来说:“傅公悌、蒯异度说得很对,为什么不听从呢?”众人一看,是山阳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王粲容貌瘦弱,身材矮小,小时候去见中郎蔡邕,当时蔡邕家中高朋满座,听说王粲来了,连鞋子都穿反了去迎接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问:“蔡中郎为什么唯独敬重这个小孩子呢?”蔡邕说:“这孩子有非凡的才能,我比不上他。”王粲见识广博,记忆力超强,一般人都比不上他。他曾经路过路旁的碑文,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看别人下棋,棋局乱了,他能重新摆出来,一子不差。他还擅长算术,文词精妙,冠绝一时。十七岁时,被征召为黄门侍郎,他没有赴任。后来因为躲避战乱来到荆襄,刘表把他当上宾对待。这天他对刘琮说:“将军自己估量一下,和曹公相比怎么样?”刘琮说:“比不上。”王粲说:“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在徐州下邳擒获吕布,在官渡打败袁绍,在陇右赶走刘备,在白狼山击破乌桓,消灭荡平的势力,数不胜数。现在他率领大军南下荆襄,我们很难抵挡。傅、蒯二位的谋略,是长远的计策。将军不可迟疑,以免留下后悔。”刘琮说:“先生的教导非常正确,但我得禀告母亲知道。”只见蔡夫人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对刘琮说:“既然仲宣、公悌、异度三人意见相同,何必告诉我。”于是刘琮下定决心,就写了投降书,让宋忠悄悄地到曹操的军营前献上。宋忠领命,一直到了宛城,见到曹操,献上投降书。曹操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宋忠,吩咐让刘琮出城迎接,还说让他永远做荆州之主。
宋忠辞别曹操,取道回荆襄。正要渡江时,忽然看见一支人马过来,一看原来是关羽。宋忠躲避不及,被关羽叫住,详细询问荆州的事情。宋忠一开始隐瞒,后来被关羽追问得没办法,只得把前前后后的事情,一一如实相告。关羽大吃一惊,随即抓住宋忠到新野去见刘备,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刘备听后大哭。张飞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可以先斩了宋忠,然后起兵渡江,夺取襄阳,杀了蔡氏和刘琮,再和曹操交战。”刘备说:“你先闭嘴,我自有考虑。”于是叱责宋忠说:“你知道众人做的事,为什么不早点来报告我?现在就算杀了你,也于事无补,你赶紧走吧。”宋忠拜谢,抱头鼠窜地离开了。
刘备正忧愁烦闷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说公子刘琦派伊籍来了。刘备感激伊籍以前的救命之恩,走下台阶迎接他,再三表示感谢。伊籍说:“大公子在江夏,听说荆州的刘景升已经去世,蔡夫人和蔡瑁等人商量着不发丧,竟然立刘琮为主。大公子派人到襄阳探听,回报说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