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军,克日放弃北国退往燕地。临走前,不忘以张春华遗命使发各路,令冀州杜预、青州司马望与徐州司马孚三路大军,一并班师退往辽东。
以此西路兵锋,作为钳制,防止镇守辽东出现变乱。
待等诸事安排妥当,这才另派使者,先一步飞马赶往辽东。告知驻守在那里的司马昭,迎接中原北国的三路大军,准备好新帝在辽东登基事宜。
消息一出,赢得飞狐岭胜利的李牧,很快也收到了探马的奏报。
此时他打扫战场己毕,随着张春华死讯的传来。李牧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
“张春华果然死矣,似如此,吾再无忧也。”
口中虽然这么说,但李牧紧蹙的眉头,却没有太多舒缓。
随着燕国残部从蔚县悉数撤离,李牧也率军自突破的飞狐岭一路北上,最终成功将麾下大军进驻蔚县城内。
此时的蔚县,留有太多的辎重。
除此之外,之前被燕国坚壁清野的民众,也都没有带走。只是城中百姓住所房屋,被燕军林州前多有肆意破坏。
对此,李牧心中很清楚。
燕军之所以这么做,不单单是时间上不允许。还有借此契机,想要拖出自己大军追击的意思。
毕竟若是一把火彻底把城郭烧了,等于断了汉军的休整之地。
一旦惹怒李牧,率领大军于后追击而来。以他们目前的行军,根本是不可能抵挡住汉军的。反观如今,切合时宜的留下城内的民众与辎重,至少会让汉军不堪重负的忙碌一阵。
怎么说自从李牧掌兵,大汉一首都是打着仁义为先的旗帜。
一旦他不顾一切选择追击,摒弃后方黎民于不顾,等同于自己毁了汉朝秉承的仁德。
“这算盘,打得还真的是够响啊。”
想通这一切,李牧散去诸将,不觉岿然一笑。
很显然,王基的部署,堪称掐住了大汉秉承浪漫旗帜的咽喉。
对此,胡汉心里也是再清楚不过。
“大司马,要不要末将单独率领一军,追上燕国败兵。”
“不必。”
李牧一摆手,当即喝止。
“正所谓,穷寇莫追,围师必阙。今燕军末路,我军若去,敌必死战。与其徒劳损耗,不如放纵其归去。除了张春华己死,他们翻不起什么波澜以外。我觉得,此时放他们离开,对我们反而更加有利。”
“更加有利?”
闻言,胡汉紧蹙起了眉头。
对于李牧的这个说辞,他属实有些无法理解。
反观李牧,轻笑着靠向身后的帅椅。一双明眸,再度亮起耐人寻味的光芒。
眼看胡汉不解,李牧深邃的目光,不觉望向帅厅外面。
与此同时,嘴角也不觉勾勒起一抹欣然浅笑。
“王基如此部署,自诩能够安定大燕。殊不知,如此举动,正中我的下怀。接下来,倒是无需我们过多动手。只要筹谋得当,燕国自取祸端,只恐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