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缓解和平息。
本以为,王凌作为太原郡乃至并州最大的豪门。被朝廷加官进爵的他,会不辜负自己赋予他的厚望。
谁会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即便过去多年,士家豪门最先考虑的,还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即便大魏国事摆在他们的眼前,也根本微不足道。
夏侯玄由此,越想越是愤怒。
倒是一旁沉默许久的钟会,眼眸微眯,蹙眉深思。
良久,他呼出一口浊气。面对几经数次暴怒的夏侯玄,毅然决然的拱手作揖。
“丞相,且息雷霆之怒。以臣下愚见,王凌留在并州太原郡,并非对我国是件坏事。”
“哦?”
闻言,夏侯玄疑惑蹙起眉头。
反观钟会,泰然自若。
“丞相,今蜀汉李牧突出并州,己得河西郡。接下来的目标,必是王凌目前所处的太原。只要王凌能够守得住,蜀汉李牧纵有吕望之才,亦难再掠夺我大魏并州寸土。今丞相可修书一封,派遣使臣送到王凌麾下,许以表彰。以此令他坐镇太原,与那李牧坚守勿战。而后立即派遣援兵,北上去往并州。只要两路形成合击之势,量一个贫瘠的河西郡,李牧又岂能固守得住?我军趁势击之,收复失地之余,便是连同蜀军一并击溃,亦不在话下也。”
“这……”
闻言,夏侯玄眉头紧蹙,手埝须髯。
不得不说,钟会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甚至作为丞相的他,也的确不是没有想过。
可如今但凡国中之兵,悉数驻守边境。
能调动的人马,几乎也是微乎其微。总不能抽调函谷关、宛城或者淮泗乃至北方原本防御燕地司马家的各处兵源,借此北上并州。一旦自己那么做了,那这些地方,肯定也会发生变故。
哪怕任何一路,带给他大魏的危机,只怕都要比并州严重得多。
对此,夏侯玄思虑多时,始终拿不定主意。
没办法,他最终还是只能向年少的钟会征求意见。
“士季,眼下国中能调度的人马,极其有限。以你看,哪路人马可以北上并州,与王凌合击蜀军?”
“丞相,请恕士季首言。此时若调度国中之兵北上,只怕极为不妥。不若启用士家,并向他们家族征调部曲,作以援救并州。只要丞相能够对他们委以重任,在加上微臣替丞相奔走。我料司隶颍川、河东等地的豪门,必定积极响应。届时再派遣有识之士担任主帅,并州蜀汉之兵,尽可擒矣。”
“这……”
闻言,夏侯玄犹豫了。
他不是怀疑钟会提出的战略,更不是怀疑钟会对于司隶临郡各大豪门的号召力。而是并不想在国都附近,启用士家。
毕竟那和外郡启用士族,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一旦发生变故,他大魏江山,亦将重蹈昔日司马懿之覆辙。可若不启用士家,北上援救并州重要的兵源,又要从哪里获得?
此时的夏侯玄,感觉自己己然深陷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