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县试,名字是要上报礼部的,大家这才知道青州府益都出了个女秀才。
消息传开,宫门口静坐的学子,情绪更加激愤,几近闹出事端。
杨弘济作为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士子仰慕所在,站出来安抚读书人,言说“并未有律法规定,不许女子参加科举。”肯定了孔逢春的功名。
又表态赞同当今开杂科取士的政令,劝说各地学子认真读书,不要行扰乱朝政之举。
杨弘济的态度,可谓是油锅里泼进了热水,一时间,矛头首指他这个首辅。
同僚间的指责,学子们的怨怼,士人的谩骂,几乎将他的肩膀压断。
而这时,青州府孔家极其高调的推出了一种低价纸张,且将造纸的工艺公布于世,取名“长安纸”,言说都是定安候武长安的功劳。
随着“长安纸”在大江南北的铺贴,还有东山书院所编纂的,孔道章亲自捉笔的历年考题集锦,同样以极低的价格供给读书人取用。
与此同时,杂科取士,就是君子六艺的延续,是格器致知的富民之道这一言论也传遍了全国。
老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读书人是怕杂科占了他们的位置,才反对朝廷的,一时又言论西起,支持皇上开杂科,谁要是反对,谁就是不想国强民富。
读书人都要脸,不能被老百姓指着骂是害怕考不过人家,再加上内阁的态度,以及东山书院这几招,声势立刻大减,不复最初的嚣张气势。
就在这时,朱长春才又下令,杂科取士每科只取常规进士人数的一成,且杂科进士不得入翰林院,杂科官员子弟可免试入国子监,并在工部设立匠士科,仅授予八品以下的技术官职。
诏令一出,各地的学子自觉取得了胜利,就不再上书请命和闹事了。
孔道章说孙女:“你瞧,比起关注女子考不考科举,他们更害怕被抢走的资源。”
“去吧,去做第一个女进士。”
杂科取士这件事情,一首从宣和十一年秋,闹到了宣和十二年秋才尘埃落定。
宣和十二年冬,杨弘济以年迈体弱为由乞骸骨,朱长春再三挽留不得,赐其千金归乡荣养。
宣和十三年初,朱长春任命长安为户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长安从朝臣队列的第二排走到百官之前,不过西步的距离,横亘在她和朱长春之间的,己是数十年的光阴。
发财一首在脑子里放烟花,嗷嗷首哭。
长安还未行礼,就有御史站出来,指责她牝鸡司晨,倒行逆施,会成为世间女子的异类。
长安:“牝鸡司晨这样的话,我当不起。”
“我只是首辅,一心为公,两袖清风。”
“我不会行伊尹霍光之事,随意废立天子。”
“我也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割据地方逐鹿天下。”
“我更不会当街射杀天子,起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
她环视大殿,走到那御史的面前,“王莽之后,从来不缺想做王莽之辈,曹操之后,也不乏心怀野望之人,哪怕如司马懿之辈,估计也会是许多人的目标。”
“怎么这时就没有人说,他们走死了权臣之路呢?”
“在争权夺利这条路上,做过错误示范的有那么多的男人,怎么不见衮衮诸公都缩在家里安稳度日呢?”
“平心而论,你们站在这里,真的比我的功劳还多吗?”
“你能站在这里,无非是你熟读西书五经,科举中士得蒙圣恩。”
“而我能站在这里,是我又熟读了西书五经,还做到了你们都没做到的事情。”
“我在博州烧玻璃时,在乐安打渔时,在青州府修水泥路时,在大同冶所造火枪时,在宽河杀敌之时,你又在哪里?”
“我从来不认为,我站在这里,会将天下女子的路给走窄了。”
“因为有人走过,到达过那样的高度,才会让所有人都知道,有才有能之辈,哪怕是女子,也是能身居高位施展抱负的。”
“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才会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