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我家床底通大明 > 第790章 有些东西的价格是不能随便打下来的

第790章 有些东西的价格是不能随便打下来的

安全生产这一块儿以前是没人管的,也管不过来。)我,的!+*书±£城?§1 ?首_发a

以后嘛,肯定是要管的。

扬州城暂时不会建码头,那之前的码头就要管了。

这个不着急,先把扬州城转一圈儿再说。

朱元璋本来还想去码头采访一下工人们,朱吾适制止了他。

都晚上了还在加班,说明工作挺累的,这个时候你就别去给人添乱了,让人赶紧 把工作做完,然后回去休息才是正事儿。

回到客栈,朱吾适倒头就睡,今天赶路他是真的累了。

朱元璋 这个勤奋的皇帝,掏出一个小台灯,开始伏案写字,记录今天的见闻,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

有些人是时势造英雄,没有时势他就必然会泯然众人。

有些人不管干啥都能有所成就。

朱元璋就是后者,就算没有时势,他当不了皇帝,就凭他这股狠劲儿,也不会混得很差的。

就说一点,活到老学到老这件事儿,就没几个人能做到。

朱元璋小时候可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

参加造反工作后,才开始学习读书识字儿。

每天一大堆事儿要处理,还要时刻担心会不会被人给吞并了。

就在那样的环境下,朱元璋 竟然能 坚持每天都抽出时间学习。!t.i.a-n¢x+i*b`o¢o/k~.^c¢o′m.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也没闲着,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折。然而他依旧会抽出时间学习。

有这份努力,很容易成功的。

朱吾适就不行,他要是太忙了,就不想干了。

所以他就尽量想办法让别人忙。

就像码头安全问题,直接搞个连坐 就是了。

基本上码头都不止一个人在用,只要码头出事儿,所有用这个码头的商人一起 罚款,罚到他倾家荡产为止。

这个政策只要一出来,商人们必然要互相监督的。

谁愿意因为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被罚款呢?

反正朱吾适是不愿意的。

不仅要罚款,扬州不是盐贩子多嘛,那就剥夺他们获得盐引的资格就是了。

其实朱吾适分分钟就能把盐的价格打下来,但是他不能这么做。

古代的盐业可不仅仅是卖盐那么简单的。

大明的盐产量是够的,盐业是朝廷实现政治,财政和社会控制的工具。

首先就是盐税,盐的成本其实真的不高。但是这玩意儿是生活必需品,比油还必需。

抬高盐价格,朝廷可以多收很多税的。\萝¢拉?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例如现代的房价!

谁都知道房价根本不应该那么高,可它就是那么高 ,这背后没有原因,谁信呢?

之前提到过开中法,就是朱元璋搞出来的。

盐商将军需物资运送到边关,才能换取盐引。

这个开中法大大节省了朝廷的成本,稳定了边防,还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物资流通。

盐是生活必需品,盐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就相当于掌握了百姓的命门。

不听话,那就掐断这个命门,没有盐吃,看你死不死。

最后呢,盐商赚钱啊,但是盐商又依赖朝廷赚钱,有盐引才能赚钱,没有盐引就赚不到钱,朝廷不是直接控制了大富商嘛。

不得不说,朱元璋也是够鸡贼的。

不过这也不是朱元璋先开始的,自古以来大家都这么做的。

只不过开中法更加精细罢了。

后面还会有纲盐制呢。

正是因为盐承担着这么多的政治目的,所以朱吾适就算有提高产量的办法,他也不能拿出来。

不可能说来到了古代,就所有的东西都要照着现代弄,不弄就是傻逼。

要根据国情来搞的。

国情不同,很多政策是不能通用的,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就算穿越到古代兵荒马乱的年代,也都是想着怎么当皇帝的,有谁想过推翻 封建制度吗?

时机不对,怎么推翻啊!

第二天一早,朱吾适神清气爽起床,本来准备去跑个步的,最后还是放弃了。

路太难走了。

应天府的各条主干道都已经是水泥路了。

扬州城的路也大部分都是水泥路,一有水地上就全是泥的路。

就那么几条石板路,也不是很适合 跑步。

等朱吾适回去准备吃早饭的时候,朱元璋也醒了。

“贤弟,你跑步去了?咋不叫咱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