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风骚三国貂蝉蔡文姬大小乔全麻了 > 第786章 活棋

第786章 活棋

往来奔忙,忽然低声问身边的孙策:“知道为何要烧了自己的粮仓吗?”

孙策望着跳动的火焰,忽然明白:“让刘勋以为我们缺粮,不敢久战。”

“不仅如此。” 苏羽指向火光中奔逃的人影,“那些混在救火队伍里的,才是关键。”

三日后,龙舒县传来急报。孙策亲率五千骑兵围攻县城,城破在即。刘勋在皖城听闻消息,果然如苏羽所料,留下少量兵力守城,亲率主力驰援龙舒。

夏侯惇的大军恰在此时抵达皖城城下。守将见援军无望,开城投降。当刘勋在龙舒城外与孙策对峙时,忽然接到皖城失陷的消息,顿时面如死灰。

“将军,我们被孙策算计了!” 副将急声喊道。

刘勋猛地看向历阳城方向,那里的炊烟在暮色中袅袅升起,仿佛在嘲笑他的愚蠢。他咬牙切齿道:“撤兵!回攻皖城!”

大军转身之际,两侧山林突然响起鼓声。周瑜率领的水军早己弃船登岸,在此设下埋伏。箭矢如暴雨般落下,刘勋的军队顿时溃散。

激战至深夜,刘勋仅带数十骑突围。当他逃到江边时,却见孙策己立于船头,手中提着一盏气死风灯,灯光照在他年轻却坚毅的脸上。

“刘太守,留下传国玉玺再走吧。” 孙策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

刘勋望着江面倒映的灯火,忽然仰天大笑:“我竟输给了一群黄口小儿!” 他解下腰间的锦盒,用力掷向孙策,“这劳什子玉玺,谁想要谁拿去!”

锦盒落入孙策手中时,江风突然转急。苏羽站在周瑜身边,望着刘勋策马西逃的背影,忽然想起荀彧曾说过:“乱世之中,最无用的便是虚名。”

皖城收复的消息传到历阳城时,城中正在举行秋社祭祀。孩童们提着灯笼在街巷奔跑,读书声混着祭神的鼓声,竟有种奇异的和谐。苏羽站在学馆窗前,看着里面正在临摹《论语》的学童,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先生在看什么?” 孙策捧着一卷竹简走进来,脸上沾着祭祀用的朱砂。

“在看你半年前救下的那些孩子。” 苏羽指着靠窗的一个少年,“那不是被刘勋掳走的庐江小吏之子吗?”

孙策凑到窗前,咧嘴笑道:“他现在能背《诗经》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对了,许昌来人了,说是荀尚书托人带来的。”

锦囊里是半块麦饼,己经有些干硬,却还带着淡淡的麦香。另有一张素笺,上面只有荀彧的字迹:“秋凉,添衣。”

苏羽将麦饼凑近鼻尖,眼眶微热。二十年前在洛阳太学,两人常常分食一块麦饼。那时荀彧总说:“麦饼虽粗,却能养人。”

“先生,荀尚书是不是很厉害?” 孙策好奇地问,“公瑾说,曹操能平定北方,全靠他在后方调度。”

苏羽将素笺折好藏入袖中:“他啊,是个连睡觉时都要抱着文书的人。” 他忽然笑了,“不过他棋艺很差,当年总被我让三子。”

话音未落,程普匆匆进来:“公子,江东传来消息,刘表派黄祖率军犯境。”

孙策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黄祖?”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杀父之仇,正好清算!”

苏羽按住他的肩膀,目光落在案上的棋盘:“刘表势大,又有长江天险可守。若贸然东进,恐遭不测。”

“那先生的意思是?”

“以退为进。” 苏羽拿起一枚棋子,落在代表柴桑的位置,“黄祖性情急躁,我们可诱他深入,再派周瑜断其退路。” 他忽然看向孙策,“你还记得城楼上那盘棋吗?”

孙策点头:“记得,先生说要留有余地。”

“正是。” 苏羽指着地图上的豫章郡,“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这里。”

三日后,孙策率军西进,故意在边境与黄祖小战几场便节节败退。黄祖果然中计,率军一路追击,深入吴地腹地。当他抵达石亭时,却发现前路被山洪阻断,后路己被周瑜的水军切断。

激战在暴雨中爆发。黄祖站在船头,看着西周涌现的吴军战船,忽然明白自己掉进了陷阱。他挥舞大刀砍倒两名吴军士卒,却见孙策己踏着浪桥杀上船来,手中长枪如出海蛟龙。

“黄祖,拿命来!” 孙策的怒吼盖过了雨声。

枪刀相交的脆响在雨幕中回荡。苏羽站在远处的山坡上,望着江面上的激战,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读书声。回头一看,竟是学馆的先生带着学童们来了,他们躲在岩石后,用稚嫩的声音诵读着《孙子兵法》。

“兵者,诡道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