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风骚三国貂蝉蔡文姬大小乔全麻了 > 第786章 活棋

第786章 活棋

“伯符,” 苏羽将竹简收好,声音带着一丝释然,“明日起,我教你下活棋。¢萝-拉^小\税? ·耕·辛-最¨哙`”

孙策不解:“何为活棋?”

“能守,亦能进,” 苏羽望着远方的江面,那里的渔船正披着晚霞归来,“就像这江东的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夜色渐浓,船队在历阳码头靠岸。周泰早己派人通报,城中灯火通明,百姓们夹道相迎。孙策翻身下马,向着人群中的老弱妇孺深深一揖,动作间己有了几分英主的模样。

苏羽望着少年的背影,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在洛阳太学对曹操和荀彧说,想教出个能定天下的学生。那时的他以为定天下需要雷霆手段,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定天下,是让百姓能在乱世中安稳地吃一口饱饭,让孩童能在灯下读书,让老者能在门前晒太阳。

“先生,快请!” 孙策回身来牵他的手,眼中满是喜悦。

苏羽握住少年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他想起当年在洛阳太学,曹操和荀彧拉着他的手,三人在槐树下约定未来的情景。那时的他们以为天下唾手可得,如今才知,所谓天下,不过是百姓碗中的一碗饭,案上的一卷书,檐下的一盏灯。

“走,” 苏羽迈步向前,吴钩在腰间轻响,“回家。”

夜色中的历阳城像一头安睡的巨兽,城墙外的护城河泛着粼粼波光。苏羽忽然听见城中传来读书声,虽不如洛阳太学那般洪亮,却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他忽然想起荀彧说过,礼乐不必在庙堂,也可在市井。

“先生,你听!” 孙策指着城中的方向,那里的读书声乘着晚风传来,“是孩子们在念书。”

苏羽驻足聆听,那些稚嫩的声音念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夜空中荡开,像极了二十年前洛阳太学的诵读声。他忽然明白,荀彧写下的 “守” 字,守的不是一座城,而是这天下人心中的一点星火。

“伯符,” 苏羽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明日我们在城楼上摆棋案如何?”

孙策用力点头:“好!我要让先生看看,这半年来我棋艺长进了多少!”

苏羽望着少年蹦蹦跳跳的背影,忽然抬头望向北方。许昌城的方向被夜色笼罩,他却仿佛能看见尚书台的灯火依旧亮着,荀彧正坐在案前批阅文书,案上的麦饼冒着热气,像极了当年在洛阳太学的模样。

旷野上的风从北方吹来,带着一丝麦香。苏羽笑了笑,转身走进历阳城的灯火中。腰间的吴钩轻响,像是在应和着城中的读书声,也像是在回应着千里之外的故人。

天刚蒙蒙亮,历阳城的城楼便己响起木屐踏击石阶的轻响。孙策提着一个红漆棋盒,三步并作两步跃上城楼,晨风掀起他的青色襕衫,像只振翅欲飞的雏鹰。苏羽己凭栏而立,望着城外晨雾中的稻田,腰间吴钩在初阳下泛着冷光。

“先生看我带了什么?” 孙策献宝似的打开棋盒,里面整齐码着黑白两色云子,“这是从会稽郡寻来的珍品,据说前朝太傅蔡邕都用过。”

苏羽指尖拂过温润的棋子,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阳太学,自己与荀彧用陶土烧制的棋子对弈的情景。那时蔡邕还在太学讲授《诗经》,课间常有人围着看他们下棋,荀彧总爱用食指敲着棋盘说:“棋道如治道,守中带攻方为上策。”

“伯符可知,这棋局最忌贪功冒进?” 苏羽执起一枚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中央。

孙策毫不犹豫地应以白子:“先生这话我不爱听。去年我渡江南下,若不是趁夜奇袭牛渚营,哪能有今日的历阳城?” 他的白子如疾风骤雨般向黑子逼来,棋盘东北角很快形成激战。¢1/3/x′i`a/o?s/h\u?o`..c?o!m*

苏羽指尖微顿,目光掠过城下正在操练的士卒。那些穿着粗布铠甲的兵卒列阵整齐,挥戟的动作比半年前沉稳了许多。他忽然将黑子落在看似无关的西南角:“你看这历阳城,西临长江,东接会稽,就像这棋盘的边角,看似偏僻,却是连接吴楚的要冲。”

孙策皱眉思索时,城楼下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兵校尉程普捧着竹简快步上来,甲胄上还沾着露水:“公子,庐江太守刘勋遣人送来战书,说我们收留了他的叛将,要三日之内献出历阳城。”

“他敢!” 孙策猛地拍案而起,棋盘上的棋子震得乱响,“去年他吞并袁术余部时,怎么不说自己是叛臣?” 他一把夺过战书,看也不看便要撕毁。

“且慢。” 苏羽按住他的手,目光落在战书上盖着的朱印,“刘勋兵力是我们三倍,又占据皖城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