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遗物!”
“人命关天,一块玉佩算得了什么?” 苏羽转身望向城外连绵的营帐,那里挤满了无处可去的流民,“再传令下去,凡家中有余粮者,可开仓救济灾民,朝廷日后双倍偿还。”
公孙月默默跟在苏羽身后,看着他不顾疫病危险,亲自为死者掩埋尸体,为伤者喂药。月光下,这个被世人称作 “暴君” 的男人,眼神中满是悲悯与坚毅。她忽然想起叔父常说的话:“成大事者,不可有妇人之仁。” 可眼前的苏羽,却用行动证明,心怀苍生,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疫病肆虐的日子里,苏羽几乎不眠不休。他白天巡视疫区,夜晚在书房处理政务,协调各方资源。公孙月主动承担起部分军务,与于禁等人共同防守边境,以防袁氏趁机来犯。
一日深夜,苏羽正在研读医官送来的病情报告,公孙月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碗热粥:“将军,您己经三日未合眼了,多少吃些东西吧。”
苏羽抬起头,才发现窗外己泛起鱼肚白。接过粥碗时,他注意到公孙月眼底的血丝,心中涌起一丝异样的情愫:“你也辛苦了。”
公孙月别过脸,掩饰眼中的慌乱:“职责所在。” 她顿了顿,“将军,医官说,这场疫病可能与黄河水有关。下游百姓饮用了被污染的河水,才会染病。”
苏羽皱眉:“立刻派人清理河道,再打井取水,供百姓饮用。” 他放下粥碗,“明日,我亲自去看看新开的水井。”
就在苏羽全力抗击疫病之时,袁氏果然蠢蠢欲动。袁熙趁许昌兵力空虚,派大将张郃率五万大军进攻延津。消息传来,苏羽却并未慌乱。他早己命公孙月在延津设下疑兵之计,又暗中联络青州的臧霸,让其从侧翼包抄袁军。
战场上,旌旗蔽日。张郃看着延津城头密密麻麻的军旗,心中暗自疑惑:苏羽分明将精锐调去了疫区,怎会有如此多兵力?正犹豫间,后方突然传来喊杀声 —— 臧霸的军队如神兵天降,截断了袁军退路。
张郃大惊失色,急忙下令撤退。然而,退路己被公孙月率领的骑兵截断。混战中,张郃被流矢射中手臂,险些被俘。此役,苏羽以少胜多,再次挫败袁氏的阴谋。
疫病终于在深秋时节得到控制。苏羽站在重建的许昌城墙上,望着城外丰收的田野,心中感慨万千。这半年来,他经历了太多:战争、背叛、疫病…… 但每一次危机,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
“将军,百姓们自发组织了庆祝仪式,邀请您前去。” 公孙月走上城墙,递来一件披风,“天气转凉了。”
苏羽接过披风,轻轻披在她肩上:“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城下,百姓们载歌载舞,街道两旁摆满了美酒佳肴。见到苏羽,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苏将军万岁!”“明主降世!”
苏羽望着百姓们真挚的笑容,眼眶微微湿润。曾经被误解为 “暴君” 的他,如今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知道,这条道路还很长,前方或许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只要心怀百姓,便无所畏惧。
热闹的庆祝持续到了傍晚,天边的晚霞将许昌城染成一片金红色。苏羽与公孙月在人群的簇拥下,来到了城中最大的广场。广场中央搭起了高台,上面摆满了祭祀用的牛羊等贡品,祭司们正在台上进行着古老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欢乐的氛围。一名传令兵策马狂奔而来,在广场前翻身下马,满脸焦急地喊道:“将军!大事不好!西北边境传来急报,匈奴铁骑正在集结,似有大规模南侵之势!”
广场上的喧闹声瞬间消失,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惊恐与不安。苏羽神色凝重,眉头紧锁,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剑,沉声道:“传我命令,全军即刻进入戒备状态,清点粮草军械,加固城墙!”
公孙月担忧地看着苏羽,轻声说道:“将军,百姓们才刚从疫病的苦难中走出来,如今又要面临战争,他们……”
苏羽伸手轻轻握住公孙月的手,目光坚定地说:“我明白,但匈奴若南侵,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必须守护住这座城,守护住我们的百姓。”
夜幕降临,许昌城内灯火通明,士兵们来回穿梭,紧张地进行着战前准备。苏羽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北方向,心中盘算着应对之策。他深知,匈奴此次来势汹汹,许昌城虽然经过重建,但兵力和粮草都不算充裕,这场仗并不好打。
就在苏羽思考之际,一名谋士匆匆赶来:“将军,有消息称,朝中有人暗中与匈奴勾结,意图里应外合,颠覆许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