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羽定当竭尽全力。”
夜色渐深,合淝城的大街小巷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孙权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召集众将商议后续事宜。烛火摇曳,将领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与兴奋。
“此次虽胜,但张辽虽败,曹操必不会善罢甘休。” 孙权目光扫过众人,神色凝重,“我们需尽快稳固城防,以防曹军卷土重来。”
话音刚落,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匆匆而入,单膝跪地,“报!城外发现一队人马,打着曹军旗号,但行进缓慢,似有伤员。”
孙权与郭羽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疑惑。“莫非是张辽残部折返?” 一名将领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郭羽沉思片刻,道:“未必。若真是张辽,应会迅速撤离,不会如此拖拖拉拉。依我看,倒像是另有隐情。”
孙权微微点头,“郭先生所言极是。传令下去,命一队人马前去探查,务必小心谨慎。”
不久,探查的士兵归来,带回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原来那队人马并非曹军,而是一支流民队伍。他们打着曹军旗号,是为了躲避其他匪寇的劫掠。这些流民大多是附近州县的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听闻合淝城被江东军攻破,便想着前来寻求庇护。
孙权眉头紧皱,流民问题一首是个棘手的难题。接纳他们,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不接纳,又于心不忍,且可能会让这些百姓落入敌军之手,成为潜在的威胁。
“主公,这些百姓流离失所,实在可怜。如今合淝城初定,正需要民心归附。若我们能妥善安置他们,必能赢得百姓的支持。” 郭羽看出了孙权的犹豫,开口劝道。
孙权叹了口气,“道理我自然明白,但合淝城刚经历战火,粮草本就紧张,如何安置这么多流民?”
郭羽微微一笑,“主公勿忧,羽己有一计。我们可让这些流民参与到合淝城的重建中来,以工代赈。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又能加快城池的修复,可谓一举两得。”
孙权眼前一亮,“好!就依郭先生所言。传令下去,打开城门,接纳流民,妥善安置。”
接下来的日子里,合淝城一片忙碌景象。流民们在江东军的组织下,清理废墟,修复城墙,开垦荒地。郭羽更是亲自参与其中,为流民们规划安置区域,制定劳作计划。
然而,就在合淝城的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一封密信送到了孙权手中。密信称,曹操得知合淝城失守后,勃然大怒,己集结大军,准备亲自率军夺回合淝。
孙权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曹操此次亲率大军前来,来势汹汹,我们不可轻敌。” 孙权将密信递给众人传阅,“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营帐内一时陷入沉默。曹操的实力众所周知,此次亲自出征,更是不容小觑。
“主公,曹操大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必定困难。我们可坚守合淝城,据城而守,消耗敌军粮草。待其疲惫之时,再出奇兵,必能破敌。” 一名将领率先开口。
孙权看向郭羽,“郭先生意下如何?”
郭羽沉思良久,道:“坚守城池虽为稳妥之计,但我们不能一味被动防守。曹操此次亲征,必定志在必得。我们可在城外设下埋伏,挫其锐气;同时,派人截断其粮草运输线,打乱其部署。”
孙权点头赞许,“此计甚妙!就依郭先生所言。传令下去,即刻部署。”
几天后,曹操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合淝城外。曹军士气高昂,在城下叫阵。孙权按兵不动,命士兵严守城门,任凭曹军如何叫骂,都不予理会。
曹操见江东军龟缩城内,心中冷笑。他一声令下,曹军开始攻城。一时间,箭矢如雨,攻城器械不断撞击着城墙。江东军凭借坚固的城墙,顽强抵抗,曹军多次攻城都未能得逞。
就在曹操准备调整攻城策略时,突然,后方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郭羽事先设下的伏兵趁机杀出,截断了曹军的粮草运输线。曹军顿时陷入混乱,军心开始动摇。
曹操大怒,亲自率军回援。然而,当他赶到时,粮草己被付之一炬。曹操望着熊熊燃烧的粮草,气得浑身发抖。“郭羽!我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此时,合淝城内的江东军见状,士气大振。孙权抓住时机,率领大军出城反击。曹军在江东军的内外夹击下,节节败退。
曹操见势不妙,不得不下令撤军。这一战,江东军再次大获全胜,曹操的大军损失惨重。
合淝城的百姓听闻捷报,欢呼雀跃。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孙权看着欢呼的百姓,心中感慨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