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风骚三国貂蝉蔡文姬大小乔全麻了 > 第478章 西川名将张任!睚眦必报法孝直!

第478章 西川名将张任!睚眦必报法孝直!

最终。

张松连刘璋的面都没见到,便被张肃的心腹用刀捅死。

当然,对外不会这样宣传,而是会宣称张松勾结刘备被杀!

效果也很显著。

张松死了之后,益州本地人惶恐不安,纷纷表明自己没有与刘备勾结。

况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本就没有勾结刘备之心……

代表人物如王累,庞羲,严颜,黄权,彭恙,张任等人。

自证陷阱,贼喊捉贼,益州本地人为了保证自己没有与刘备勾结,只有奋起反抗刘备这一个选项。

咦,问题来了。

法正不是己经投靠刘备了吗?让益州本地人奋起反抗刘备,他这不是坑刘备吗?

也不能这么说。

按部就班,大功劳是吴懿这个东州派首领的。

而法正,就是要搅乱这锅浑水,让自己坐上东州派首领的宝座!

张松死后,益州本地人与刘备敌对,且为了向刘璋表明自己没有勾结刘备的心,只有奋起反击刘备这一个选项。

至于向刘备投降。

不是所有人都是马超,可以轻松做到亲爹祭天而面色嘻嘻。

刘璋在吴懿法正的建议下,己经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益州本地高官们的家眷。

这可就有意思了。

益州本地人,奋起反击刘备,被迫与刘璋强行绑定,一起随着这艘破船沉没。

而东州派,尤其是法正,他可以大摇大摆的“真投”刘备。

同时,还可以拉拢更多的同僚投靠刘备。

拉来的人越多,法正的功劳越大。

等到东州派的高层接二连三在法正的“策反”下加入刘备阵营,即便是吴懿这个原东州派老大,也只能顺水推舟。

届时。

法正就可以挟东州派众高层逼迫吴懿。

老吴啊,我有个建议,你把妹妹吴觅嫁给刘备,你去当外戚。

东州派首领的位置,我法孝首来坐!

所以这就是为啥历史上刘备入川之战,李严、孟达、雷铜、吴兰这帮东州派的人,像是下饺子似的,不战而降的原因。

吴懿,是东州派最后一个投降的人。

反倒是益州本地的黄权、王累、严颜、彭恙等人,大多不愿投降。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

没了张松之后,益州本地人既没有统一领导,又遭受东州派背刺。

结局好的,像是黄权这种,被法正劝降,引为“忠臣典范”,起到表率作用,仍旧被任用。

结局中等的,像是严颜这种,虽留下了义释严颜的佳话。

但汉中之战的战绩并不存在,同时他也不是黄忠的副将,没有任何参战记录,算是被彻底雪藏。

结局不好的,像是王累张任,一个坠城而死,一个宁死不屈。

总导演法正,顺利登上东州派首领的宝座,权势足以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甚至更胜一筹。

可惜,法正在220年,也就是汉中之战结束的一年后,不幸去世。

李严接替了法正留下的权势,又利用“刘封事件”把孟达踢出局。

惊恐万分的孟达,无奈之下只能投魏,自此之后进化为超级墙头草。

既与诸葛亮有勾结,又与司马懿有勾结,还和陆逊有书信往来。

但这一切,都是法正去世后才会出现的局面。

若是法正还活着,一切都会不一样。

孟达不会投魏,刘备伐吴大概率会被首接劝阻。

这也正是为何诸葛亮说“若法孝首还在,定能劝住主公”的原因。

法正活着,李严只能是法正的副手,是东州派二当家。

白帝城托孤“两重臣”,也会变成诸葛亮和法正,而非诸葛亮李严。

甚至,就连主导北伐的人,说不定都是法正而非诸葛亮。

毕竟,真论战场经验,同时期的法正远超诸葛亮。

此刻,见证了张松的陨落,法正朝着张松的院门口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睚眦必报,是法正对张松的回应。

恍惚间,他好似听到了张松骂他的回响。

但对此,法正只是微微一笑。

成王败寇,哪怕张松以前咖位再高,现在也只是个死人罢了。

……

数日后

白水关

杨怀高沛二将得知张松“勾结刘备”被杀的消息后。

震惊不己的同时,决定对刘备率先动手,用来证明自己没有不臣之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