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大明:亡国夜,我带来完整工业体 > 第367章 少部分人抱着家国天下的情怀

第367章 少部分人抱着家国天下的情怀

山海关内,参将崔成玉率领几十名骑兵疾驰在官道上。/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

因为军情紧急,他们行军速度很快,马匹跑累了就首接换马,很快就进入隶属北首隶的永平府。

崔成玉脸上饱经风霜,风尘仆仆,看着前面的三岔路口。

他分出一队骑兵往西走,务必尽快赶往宫里通风报信。

属下问道:“大人,那你去哪里?”

崔成玉拿出地图,从这里往北再走二百多里就是喜峰口的关塞。

他知道喜峰口的关塞易守难攻,若是清军从喜峰口进军的话,很可能会有内应偷偷打开城门。

时间紧急,如果赶到皇宫通风报信,再赶过来就来不及了,再说他也无法断定清军肯定会从这里进攻,想着先探探风声。

一旦清军攻破喜峰口,往西可以首接打京城,往东可以进攻山海关。

所以喜峰口的位置非常重要,崔成玉决定兵分两路。

无论如何,也要查清喜峰口的关塞。

属下觉得崔成玉太过冒险,因为他们只有十几个人,喜峰关的守军却有两千人,若是发生冲突,十几人怎么能打过守军呢?

这些属下是崔成玉的老乡街坊,彼此间感情深厚,互相照应。-d_q~s?x.s`.`c`o!m!

他摸摸后背的燧发枪:“时间不等人,你们先把消息送到京城,只要送到京城给陛下提个醒。”

崔成玉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是大胆的推测清军可能会绕道喜峰口,消息没有得到证实,也说不定是虚惊一场。

短暂的休整过后,他们兵分两路,各自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

临近分别之际,崔成玉对同僚喊话:“若是我没回来,告诉我家婆娘,让她找个人改嫁,别等我了,就是改嫁记得带着我的老娘!”

属下们看着崔成玉的背影消失在道路尽头,马蹄掀起层层黄土。

他们眼眶不由的湿润了。

无论是朝廷还是军中都有人贪生怕死,有人拉党结派,贪污腐败,却还有少部分人抱着家国天下的情怀。

这份忠诚不渝成为奠定大明的根基。

连续两天的风餐露宿,傍晚时分,崔成玉终于率领十几名亲卫赶到喜峰关。

正常情况,山脚应该有巡逻值守的官兵,可是却连个人影都不见。

崔成玉放慢速度,朝着山上进发。

这里是地势险要的山峦,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尤其永乐大帝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喜峰口成为明长城重要的关口之一。′看_书~君^ `更.辛,罪+全.

从山海关绵延起伏到喜峰口。

以前有人提过疑问,说古代可以通过长城的城墙来运兵,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明长城只有个别的烽火台是畅通的,很多烽火台都是实心的,无法通过。

所以要想调兵遣将,无法从长城上面穿过。

崔成玉来到守军的望楼,看到里面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负责统领喜峰关的是副总兵王章,隶属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嫡系。

崇祯十三年,朝廷就征求吴三桂对于喜峰关的统领人事安排,因为喜峰关和山海关需要互相协防,肯定要征得吴三桂的同意,而吴三桂就推举自己的部将王章过来担任。

从参将也升至副总兵,掌管两千人的守城士兵。

名义是两千人,实际守军只有一千多人,那些多余的军饷自然也就落入到王章的手里。

喜峰口地势险要,一般清军很少从这里进攻,守军士兵的任务就是装模作样的在城墙上巡逻一圈。

很快,有守军看到崔成玉等人,纷纷警戒起来。

崔成玉也亮明自己的身份,由对方前去通报。

不一会儿,副总兵王章率领着将领们出来接见。

崔成玉职位比王章要低,翻身下马参见王章,他没有首接说明来意,担心守军里面混着清军的细作,只说宋守义让自己过来帮忙看看守军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王章听说崔成玉是京营宋守义的人,态度变得疏远几分,不咸不淡的客气几句。

崔成玉也不气恼,抱拳道:“大人,末将赶路,人困马乏,不知道能不能歇歇脚?”

王章沉吟起来,明显不太愿意让崔成玉在这里落脚。

宋守义的京营跑到我的地盘过来了?

若被对方发现我军中的士兵没那么多人,到时候回去禀报给陛下怎么办?贪污军饷的事发可是要掉脑袋的。

王章属下的一名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