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爹妈在地里干活的董小燕。
她上去劝说,想为董小燕再争取争取机会。
可董大成两口子一脸难色,坚持声称家里实在没钱供董小燕读书了。
后来,经过多方了解。
孙老师才知道,董家突然出现这样的变故,完全是因为董家突然冒出来一个抱错的男孩儿。
排行老二,也就是董小燕的二哥,董华。
而从孙老师所了解的情况是,董华在城里生活了十八年,不甘心被接回南门村这个穷乡僻壤。
接回来以后,成天啥也不干,还妄想董家给他提供如同沈家的条件。
成天要的都是一些贵的东西。
要是不给他买,就翻脸,然后跑去城里找沈家。
董家觉得对他有愧,都在尽力满足他。
所以,这就苦了董小燕,她被迫辍学。
这些,都是孙老师从村里人,或者是村委会了解到的情况。
她认为,是董华害了董小燕,断了董小燕的路。
所以才在一见面的时候那么大敌意。
望着一脸愤怒的孙老师,董华张嘴想解释,“孙老师,我……”
“我知道之前是我的错。我现在已经在尽力去弥补了。”
“哼!弥补?!”
孙老师的态度还是冷冷的,“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学习成绩早就一落千丈了!不知道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追的上来!”
“董华,你就是个自私的家伙!”
这时,一旁的董小燕终于开腔了。
“孙老师,你别怪我二哥了。是我……是我自己要辍学的。跟他,跟他没关系的!”
董小燕抬起双眼,“他现在对我,和对我们全家都很好。他一挣钱,就提出要送我回来上学呢!”
“真,真的?还有这事儿?”
孙老师看着董华,露出诧异地神情。
“你居然会主动想到把你妹妹送回来学校上学,看起来你人还不算太差劲!”
董华还没来得及开口,董小燕忽然又道:“真的,孙老师,我二哥现在真的可好了。就好像变了个人一样。我们都很喜欢现在这样的他!”
“所以孙老师,你别骂我二哥了,好吗?”
当事人董小燕都这么说了,她还有什么好说的么?
当下,孙老师无奈地点点头,对兄妹二人道:“行吧,既然你都替他说话了,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走吧!我带你们俩去办公室,办理手续去。”
“耶!太好了,又有书读了!”
董小燕高兴的不行,蹦蹦跳跳地跟在孙老师后面。
一个上午,董小燕的复学手续就办好了。
等到开学那天,来就可以了。
临走前,董华忍不住询问孙老师学校里能否提供住宿。
孙老师诧异地挑眉,看着董华:“有是有,不过,住校的花费可比走读要多一些,你……你舍得掏这个钱吗?”
在她的印象里,大部分家长都是不让自己孩子住校的。
住校又要额外产生不少费用,这对这些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能住校自然是最好的,能有更多时间用来学习。
可要是不住,她也能理解。毕竟,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拿出这些钱来。
能供孩子来上学接受文化,她已经觉得很欣慰了。
现在,董华突然问住校的事儿,孙老师自然是意外的。
“花多少钱都不要紧,只要能给她安排住宿。”董华沉声道。
“你确定?每个月要多交五块钱,你能拿出来吗?”孙老师看着董华身上的补丁,表示质疑。
下一刻,董华却从兜里果断的拿出五块钱。
“这是小燕的住宿费用,辛苦孙老师安排了。”
孙老师一愣,看向董华的眼神多了一丝惊讶。
“成,我这就安排。等开学那天,董小燕你记得带着自己的衣服,日用品,被子过来。”
董小燕激动地连连点头。
太好了!!
以后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走路十几公里上下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