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兴安盟盗墓往事
感受到我话语中的凶戾,新手哥不自觉就是一哆嗦,而后他干咽口唾沫,舔了舔嘴唇说:“那、那天……”
“哪天?”
“昂…?”
“问你哪天,几月、几号,说清楚!”
“哦…我想想……是…七月底,好像、好像二十六七号吧,我记不太清了,唐伶她来了我们店里,跟我大爷在茶室里聊了好一会,当时不知道都聊得啥,完后过了有三四天,我大爷才跟我们说她有个点子,在兴安盟,但是她手里没人,对那边也不熟悉,就想找我们拼车一起干。±零)·点<\|看-?书* &?;已??发?*布2最-3\新$$章&|节¤°”
兴安盟……
听到这个地方,我略微点了点头。
辽代时兴安盟归上京道泰州管辖,而泰州是辽国东北路统军司的所在地,属于契丹人控扼北方的军政重镇,是完全有可能存在辽国高级贵族墓葬的。
“嗯,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们就跟着唐伶去踩点儿了……”
话说到这,新手哥面露犹豫,抬头望了我一眼。
我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毕竟黄金面具都刨出来了,那这就已经不是几年窝窝头的问题,是要直接吃黑枣儿的。
“没事儿,具体地址、出啥货之类的,你不用说,我不感兴趣。”
实际上我特么超级感兴趣!
之所以忍住不问,一方面是行里规矩,不漏底,不打听,我又不准备靠点水去对付黄鹞子,打听的太清楚,一旦传出去就容易被人诟病。
另一方面……
开玩笑!
我特么又不是滤坑捡破鞋的,问那么清楚干鸡毛啊?
而且他们肯定搞的很干净,连根鸡毛都捡不着……
一听不用说地点,新手哥顿时松了口气,点点头便道:
“唐伶找那个点子倒是不错,我大爷说是个大坑,辽代的,而且多半不止一处,但是那块儿山不大,周围好几个村子,得先打窝儿再干活。¤`*狐?恋}1)文@学¢- )?·已`/)发?布+*最?新]章2,节ea”
“好在那地方种毛嗑的不少,正赶上开花儿,我们就打算弄点蜂箱,到那跟前儿放蜂子。”
毛嗑是东北的方言词汇,就是瓜子和向日葵的意思,伊春好些地方也这么说。
那这词儿是咋来的呢?
早先的时候,东北人习惯称呼俄国人为“毛子”,而毛子大多都很喜欢嗑瓜子,所以随着接触的时间一长,瓜子就被一些人戏称为“毛子磕的东西”,简称“毛嗑”。
至于新手哥说的那种打窝套路,这个就不局限于东北了,全国各地很多同行都会用。
甚至有些小型团伙,还会专门以这种方式作掩护。
小货车拉着蜂箱和生活用具,这跑跑那转转,在哪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就在哪站下,然后摸排寻访,踩点勘探,白天放蜂,晚上下墓。
说起来这似乎算不上多高明的手段,实则隐蔽性非常强。
因为顶着放蜂人的身份,他们既可以通过卖蜂蜜下村儿晃荡,又能借着补充蜂源、寻花找蜜的名头上山转悠,等出了东西,就往蜂箱里边一藏,提上裤子溜之大吉,堪称一个悄无声息、了无痕迹。
所以各位小伙伴儿们,尤其是生活在乡村里的,一旦发现周围忽然来了放蜂人,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辨别方式也不难,就看他勤不勤快。/x·1·9?9-t^x′t+.+c,o_m¨
因为放蜂这个工作,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松,是件非常细致且累人的活儿。
尤其春夏两季,早起晨检,白天维护,傍晚还要收尾,一整天下来基本上没啥空闲时候。
所以如果总看不见他们大清早儿起来忙活,那这人夜里,指定没干啥好事儿。
咳,那啥,要有喜欢放蜂的朋友看见这段,可千万别骂我啊。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窝头真的不好吃,凉水澡也是真的不好洗,至于黑枣儿……总之还是早点承认错误,争取宽大处理吧。
话说回来,刚刚提到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针对那种不超过三人的小团伙,要换成人手充足的大型团队就不好说了。
例如黄鹞子他们这趟,有专门的人负责蜂箱,放蜂的同时兼顾放风,所以不仅不会睡懒觉,反而比他妈正经放蜂子的起的还早!
这别说普通人了,就是碰上文侦队的,也很难被发现出什么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