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七年,二月二龙抬头。+r?c,y,x*s~w..~c^o*m_
未央宫。
殿内寂静无声,犹如冰窖寒冷刺骨。
烛火摇曳,奉帝翻看着文书。
越看脸色就越难看。
眼神则是透着滔天怒意。
砰!
奉帝重重落笔。
玉杆狼毫笔都被拍断。
震耳欲聋的声音在大殿回响。
司马长青则是镇定看着。
他为官多年,晚年拜相。
作为两朝老臣,兢兢业业。
司马长青为国之栋梁,常年辅政。
统领六部,治理百官。
奉帝刚继位时,司马长青帮着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削藩集权,开疆拓土,开创万世之功!
万万没想到啊……
结果把手段用到他自个身上!
奉帝去年就开始裁撤六部,令六部尚书绕过丞相,直接向他汇报。让他这丞相,几乎是形同虚设。同时往六部内安插人手,很快是将六部实控。
虽然司马长青心里有些不满,可还是恢复了理智。在他看来,这本就是集权的关键一步。皇帝集权,首要做的就是削弱相权。奉帝这么做,也是合情合理,司马长青更是早早就已料到。
六部尚书此刻也都在。?x¨x*i.a,n?g*s+h¢u`..c+o?m\
还有诸多侍郎站在后面。
“陛下何故如此震怒?”
“你们自己看。”
奉帝连说都不想说。
随手将文书全丢了出去。
他们各自将文书捡起。
这都是来自齐地的加急文书。
皆是出自郡守和县令的手笔。
文书内容是大同小异。
说白了都是弹劾宁阙。
他们认为宁阙手伸得太长。
作为亲王,的确是无比尊贵。
可临淄三郡并非他的封地。
他没有任何的管理权。
可这段日子却屡屡插手当地政务。
打着平叛和东征的理由,甚至还将三名县令关押进了监牢里面。
“你们看看!”
“这宁王胆子是越来越大!”
“仗着有军功,连朕的人都敢动。”
“就因为左安康公事公办,他就敢以此为由,说是怀疑他和田仲勋有勾结?左县令可一直都是朕的人,这些年都在宫中担任侍郎。后来担任吏部侍郎,忠心耿耿能力出众。朕信任他,才将其举为安平县令,就是想着能在后方帮他一把。他难不成怀疑朕也和田仲勋有勾结吗?”
姜权心里咯噔了下。`咸′鱼·看.书¨ *免.费?阅,读!
看着震怒的奉帝。
这么多年,他还是头次看到奉帝公然表达对宁阙的不满。想当初他还是老宁王麾下的部将,他曾在泾阳军营操练士卒。他是看着宁阙和奉帝长大的,知道两人年幼时关系有多好。
再后来老宁王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曾救下奉帝的性命。前太子被废,老宁王全力支持奉帝继位,所以才被立为太子。到后面先帝病逝,是老宁王亲自率领三万狼军,护送奉帝返回长安登基。面对叛军,老宁王亲自持枪杀出了条血路!
可现在……
姜权也是想到了先前虞籍所说。
这大奉,真要变天了!
奉帝很可能是想对宁阙下手!
“禀陛下,宁王想必是并无此意。”
“也许,这都是诬陷。”
“宁王赤胆忠心,体恤百姓。”
“他这么做,想必也是有其原因。”
“是啊……”姜权赶忙接过话茬,抬手道:“宁王是什么人,陛下想必也都清楚。他本就爱民如子,有时做事也冲动了些,但绝无不敬之意。况且东征在即,宁王为后方安宁考虑而苛责县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臣以为不可。”吏部尚书王戊缓步走出,义正言辞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为人伦纲常。宁王有功不假,可却不该恃宠而骄。他虽是亲王,却也是人臣,岂能僭越行事?我看他就是因为陛下安插人手,所以怀恨在心。故意找借口,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吏。”
“就以左县令为例,他是公事公办。可宁王却以莫须有的理由,将其扣押。宁王这么做,则可收尽临淄民心,然而却令百姓憎恨官府。临淄只知宁王,却不知陛下。久而久之,恐怕会有田氏篡齐的事发生!”
“你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