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般的叮咛,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莺儿和永和宫的掌事宫女,带着无形的压力。
宝钗听着黛玉条理清晰的安排,看着她强忍悲痛为自己筹谋的模样,心中又是感激又是酸楚。
她反手握住黛玉扶着自己的、依旧有些冰凉的手,声音微颤。
“臣妾谢娘娘隆恩,更谢娘娘体恤……娘娘自己……”
她看着黛玉憔悴的容颜,后面的话哽在喉中,化作一声心疼的轻叹。
贾琮站在一旁,看着两位最重要的女子双手交握,一个强抑悲痛支撑大局,一个喜中含忧感念关怀,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他走上前,宽阔的手掌轻轻覆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温暖的掌心传递着无声的力量与慰藉。
“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低沉的声音打破了这份沉重的温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稳力量,
“宝钗安心养胎,便是对皇后最大的宽慰。玉儿……”
他看向黛玉,眼中是深切的疼惜,
“你也需听太医的话,好生休养。老祖宗的后事,有朕,有政老,有内务府,你且放宽心。眼下,永和宫这桩喜事,便是冲喜,也是老祖宗冥冥之中赐下的福泽,保佑我大乾后继有人。”
他的话语,既是对宝钗的安抚,也是对黛玉的开解。
此时,张院判和孙太医被宣入殿内回话。
两人跪在榻前,详细禀报了宝钗的脉象、胎气情况以及后续的安胎调理方案,言辞谨慎又带着喜气。
贾琮听得极为认真,不时询问细节。
黛玉也凝神细听,末了,又亲自叮嘱了几句,要求太医每日定时请脉回禀,所用药物必须经她过目。
帝后在永和宫停留了约莫半个时辰,贾琮对宝钗温言抚慰,赏赐了许多珍稀补品和安神定惊之物。
黛玉虽精神不济,却也强撑着精神,仔细查看了为宝钗准备的寝具、饮食单子,事无巨细地安排了一番。
临行前,黛玉再次握了握宝钗的手,看着她依旧平坦的小腹,眼中是复杂的祝福。
“宝姐姐,好生将养。待你胎相稳固,本宫再来看你。”
“臣妾恭送陛下,恭送娘娘。”
宝钗在榻上欠身,目送着帝后相携离去的背影。
贾琮小心地扶着黛玉的手臂,她的脚步有些虚浮,倚靠在他身上。
走出永和宫温暖明亮的殿门,重新踏入初夏微凉的空气中,身后是象征着新生与未来的暖意融融,前方是凤藻宫那挥之不去的哀伤与清冷。
贾琮的手臂揽得更紧了些,几乎是将黛玉半拥在怀中行走。
他侧首,低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承诺。
“玉儿,你看,生命在延续,希望也在。老祖宗在天上看着,她会保佑我们,保佑宝钗,保佑这未出世的孩子,也保佑我们的皇儿平安长大。”
“你不是一个人,你有朕,有孩子,有这整个江山社稷需要你。为了他们,也为了老祖宗能安心,你一定要撑住,要好起来。”
黛玉靠在他坚实的臂膀上,感受着他传递过来的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温暖。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身体更紧地依偎向他,仿佛要将自己所有的脆弱和重量都交付于他。
泪水无声地滑落,沾湿了他的衣襟,但这一次,那泪水里除了悲伤,似乎也多了一丝被强行注入的、微弱的勇气与依托。
暮色渐合,宫灯次第点亮,将两人相互扶持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投在寂静的宫道上。
喜欢红楼:贾琮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