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狱中十七年 > 第69章 侯本福讲“兵仙”韩信的故事

第69章 侯本福讲“兵仙”韩信的故事

可是在项羽那里不得施展,于是跑来你们这边,但看样子你们也没有想重用我,这不是我的损失,是你们刘氏集团的重大损失。

萧何一听这人这么大口气,到底有才无才我先试试看,于是问道,小韩啊,你项羽那边待得好好的,而且项羽明明就比刘邦势力要大,你为什么跑到刘邦这边来呢?韩信答道,因为项羽他本来就是天下地一大英雄,他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他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他,而刘邦是个既不能带兵打仗又不懂人事行政财务的人,他需要人才辅佐啊,特别是我这样的军事人才,现在不正是以行军打仗为重中之重的时候吗?少得了我这样的人吗?萧何又问,那么你过来这些日子看出我们军队有什么问题吗?韩信说第一个就是纪律太松懈,比如上次我看到您老人家抓到几个逃兵,你非但不惩治,还发路费,您不杀他们放他们走就已经不得了啦,还发路费,您说这行军打仗这么苦的事有几个能挺得下来的?如果都要走而且都问你要路费,咋个收场?还有就是我觉得我们这支军队缺乏正规化训练,一站出来就像一群乌合之众、散兵游勇,没有一支军队应有的精气神。*看¨书-屋/ `已¢发_布/罪\辛′彰^踕`

,!

韩信还想淘淘不绝的讲下去,萧何说,小韩同志你先打住,我一天事情多得很,没空听你吹下去,要不这样吧,你先干干最基层的干部,然后以后再说好吧?!

这分明就是下逐客令了,韩信悻悻而退。后来没几天,萧何给了他一个叫做“连敖”的职位,连敖是什么?就是后勤工作部门一个专门搞接待宾客的工作,其实这也算一个肥差,吃吃喝喝的机会不少。

可是你们说韩信还是当初在家靠捡垃圾靠漂母分饭的那个人吗?人家出来就是要大展宏图的。

韩信在这个岗位上很不甘心,都找到刘邦最信任的萧何了,而且明显感觉萧何也是欣赏自己的,为什么不让我带兵却给我个后勤工作呢?他越想越烦恼,于是有天就和几个战友去酒馆喝酒,结果在酒馆与当地百姓发生了冲突,这次韩信没有像忍胯下之辱那样忍气吞声,而是大打出手,结果把人打成重伤,店也给人砸得稀烂。

刘邦的军队因为当时被项羽排挤来到陕西汉中,来这里立足首先搞好群众关系啊。

韩信和战友在外“欺负百姓”这事立即被上级领导知道了,就把韩信及其同案关进监狱,择日斩首。在对韩信进行抄家的过程中,负责抄家的军官发现韩信满床底下全是兵书,于是便把这事报告给了萧何,萧何亲自去现场查看了,才叫人把这些书办去办公室研究。萧何一看,这兵书名为《兵法三篇》,从建军、治军、领军、战略、战术各个层面进行了阐述。而且这部书并非前人留下,而是韩信所着。这萧何立即就爱不释手,反复认真研读起来。

韩信一伙同案在被押往刑场执行死刑的时候,韩信突然大喊一声:“汉王你莫非不想成就大事吗?既然想成大事为什么要杀栋梁之材?”当时的监斩官叫夏侯婴,夏侯婴的职位是“滕公”,就是刘邦的贴身侍卫兼专职司机。滕公夏侯婴听到韩信喊出这么一嗓子,着实有些惊讶,于是立即叫停斩首,先把这事报告给汉王刘邦再说。刘邦听了夏侯婴的汇报。想想此人也算是胆子大,敢在临刑时喊出这样的话。加之想到被项羽排挤到这里,以后干大事确实需要人,不管他能发挥什么作用,先留下吧。

于是韩信们免于一死,刘邦还封了韩信一个官职,叫做“治粟校尉”,就是负责生产、筹集和保管粮食等军需物资的小后勤干部,在“治粟都尉”领导下工作。

有次萧何安排一个去外地押运粮食回来的任务给韩信,而且给他运粮食的路途和人力是很难圆满完成任务的,韩信领命去了后,到该回来的那天还没回来,而军中因为缺粮而引起了小范围骚乱,这事可把萧何急得不行。正在骂韩信烂泥巴扶不上墙的时候,韩信却回来了。但是只运回了一少部分粮。萧何问:小韩,你运的粮食该不是路上被土匪抢了吧,咹?怎么才这点呢?这只够吃一天,最多两天。

韩信却自信而神秘的说,粮食没被抢,都放得好好的。这些够吃一、两天就够了。

萧何问:你开什么玩笑,够吃一、两天就够了,我问你还有其它那么多粮食在哪里?

韩信说你莫急,反正不会误事,这时跟韩信一起去运粮的一个人跟萧何说,我们把粮食分放在敖谷等地,我们还根据韩校尉的安排修建了临时粮仓。

萧何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吼道:敖谷离此三、四十里,难道每顿做饭炊事班的还要跑那么远去取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