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红楼帝业 > 第187章 朝天阙

第187章 朝天阙

念坦然相告:“不敢瞒圣上,就在昨夜,拙荆曾问及此事,说是荣国府史老太君听得传言,疑臣乃……龙种。臣依旧瞒着拙荆,且严令其回禀史老太君,此乃无稽之谈,事关天家体统,务必禁言。”

暖阁内一时静极。

泰顺帝鹰隼般的目光在姜念脸上逡巡,似要穿透皮相直窥本心。良久,忽叹一声:“起来罢。”

待姜念起身,泰顺帝面色稍霁,道:“你处置得宜。!2,y,u,e¨d\u..-c.o?m!记住,无论何人问起,断不可泄露。”

……

……

且说姜念告退后,泰顺帝忽移驾至乾清宫暖阁。掀开绣金帷幔,见太上皇景宁帝正俯身把玩一座鎏金珐琅自鸣钟。

泰顺帝整了整衣冠,趋前奏道:“儿臣有罪!”便将龙种传言一事细细禀明,末了道:“父皇曾嘱咐此子身世须秘而不宣,奈何儿臣待其优渥,两度委以钦差重任,致使其身世被人揣测,如今竟至传扬开来。”

景宁帝闻言,却不急不恼,反将那自鸣钟的齿轮轻轻一拨,笑道:“此事怪不得皇帝。此子天资卓绝,屡建奇功。莫说是你这做父亲的器重,便是朕……也着实赏识。”

忽将话锋一转,景宁帝意味深长地问道:“事已至此,皇帝打算如何处置?”

泰顺帝道:“若下旨严禁,反倒会闹得天下皆知。儿臣以为,由它去罢,横竖只是猜测。只要不颁明诏,终究无伤大雅。”

景宁帝沉吟片刻,手中仍不住拨弄那自鸣钟上的齿轮,忽而抬眉问道:“难道皇帝就不曾想过要认此子归宗?”

泰顺帝心头一震。虽则他心中已有此念,却不想被景宁帝一语道破。略定了定神,方恭声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此子身世须秘而不宣。”

景宁帝将自鸣钟轻轻搁在紫檀案上,那钟摆“嗒嗒”作响,在寂静的暖阁内格外清晰。

“此一时彼一时也。”景宁帝捋须道,“昔日朕说这话时,你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如今青海平定,国库充盈,朕瞧着你这龙椅,倒是坐得稳当了。”

泰顺帝一时语塞,只垂首盯着金砖地上映出的窗棂影子。那影子瞧着有些凌乱,似他此刻的心绪。

景宁帝忽又转了口风:“不过……”他拿起案上一柄玉如意,轻轻敲打掌心,“若当真昭告天下,少不得要在宗室朝堂掀起波澜。更兼史笔如铁,民间巷议……”话到此处,意味深长地顿了顿。

“儿臣明白。”泰顺帝连忙接口,“自当一如既往,守口如瓶。”

景宁帝忽又悠悠道:“且看此子日后造化罢。若他……”摩挲着如意上的云纹,“能不断勉力上进,再建奇功,认祖归宗倒也未尝不可!”

……

……

姜念离了宫门,翻身上马。行至护城河畔,忽勒住缰绳,回望那巍峨宫阙。但见朱墙金瓦飞檐斗拱接云霄,如蜃楼幻景,似近还远。宫墙上积雪未消,映着冬日的阳光,却似在泛着血色的光芒。

“想要成为皇子,谈何容易!”

姜念心中暗叹一声,却也不甚意外。他早知此事非同小可,岂会因些许流言便水到渠成?

思及泰顺帝方才审问时的凌厉目光,不由得紧了紧手中马鞭。

当下打定主意,唯有继续勉力奋进,既为了气运,也为了进一步获取泰顺帝的赏识,以及太上皇景宁帝的赏识。

“驾!”

一声轻叱,骏马扬蹄而去。

姜念迎着寒风,胸中却似有一团火在烧。他深信,只要矢志不移,锲而不舍,终有一日能光明正大地踏入那九重宫阙。而这一日,他冥冥中觉得,不会久等……

马蹄声碎,转眼已出皇城。

但见他的身影重新融入了民间,似又与民间格格不入……

……

……

姜念回到东郊宅院,见元春早已候在正房檐下,一身袄裙清雅。

见姜念步入垂花门,元春忙迎上前去,亲自为他解下披风,又亲自服侍他换下侍卫冠服。

待姜念用罢午饭,元春跟着进了书房。

香菱端上两盏香茶,便识趣地退下。

元春轻抚茶盏,终是按捺不住,柔声问道:“今儿圣上召见大爷,不知为着何事?”

姜念吹了吹茶沫,又呷了一口茶,才淡淡道:“圣上已听闻你昨夜说的那个传闻了。”

元春手中茶盏一颤,差点溅出茶水。她却强自镇定道:“圣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