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红楼帝业 > 第168章 圣上的密旨

第168章 圣上的密旨

教案,幸得顾部院未曾牵连。只是……”略顿一顿,“顾部院身为天子耳目,却有失察之过。我虽可不报此事,但那丁文焕罪证确凿,若强行回护,只怕反害了顾部院。”

顾煦闻言,手中茶盏微微一颤。他久历官场,如何听不出这话中机锋?

沉默半晌,顾煦强笑道:“姜钦差明察秋毫,丁文焕之事,自当依律处置。)我,的!+*书±£城?§1 ?首_发a”

姜念当即起身拱手:“顾部院深明大义!我不敢多扰了,这便告辞。”

顾煦不敢再留。

……

……

时值九月二十五,神京城浸在绵绵秋雨里。

雨丝细若牛毛,密密匝匝地洒在畅春园的琉璃瓦上,沙沙作响,恰似春蚕啮食桑叶。

澹宁居内,鎏金狻猊炉吐着龙涎香雾,泰顺帝正在披阅姜念自苏州加急送来的密折。

但见密折上的字迹略显虚浮,不似姜念平日的铁画银钩。泰顺帝微微蹙眉,待看到折尾,方知是姜念病中所书。

这密折乃九月十九日姜念手书,详述了至九月十九日为止查禁罗教的情况,末了还写道:“臣自抵苏州,不慎染了热症。苏州名医苏天士诊脉,说是‘劳倦伤脾,复感秋燥,邪热内蕴’所致。此折乃病榻勉力所书,字迹潦草,伏乞圣鉴。”

泰顺帝读到此处,不禁动容。他素知姜念勤勉,如今见这密折字里行间透着疲惫,想起这年纪轻轻的民间皇子,离京前还精神抖擞的模样,心中顿生怜惜。

泰顺帝阅罢密折,并未即刻批复,而是将密折轻轻合上,命太监备辇,径往九经三事殿去谒太上皇景宁帝。

九经三事殿内,景宁帝正戴着眼镜在暖阁临窗赏雨,见泰顺帝冒雨而来,不由笑道:“皇帝何事这般急切?”

泰顺帝行礼毕,双手呈上姜念的密折:“请父皇御览。”

景宁帝细细阅罢,沉声道:“不想罗教竟猖獗势大至此!袁易这孩子办事倒甚妥帖。”

泰顺帝察言观色,轻声道:“勾结邪教之官,自当严惩。只是江苏按察使陆世远乃父皇旧臣,儿臣不敢擅专。”

景宁帝长叹一声:“他原也有些建树。”说着将密折递还泰顺帝,手指在案面轻叩两下,“然朝廷法度要紧,既证据确凿,便依律查办罢。”

泰顺帝心头一喜,却又暗觉可惜。

江南地区,他最想借机整治的,乃是江宁织造甄应嘉与苏州织造顾煦。奈何姜念密折中未提二人勾连罗教。纵使提及,以景宁帝对这两家的宠信,也未必会允许凭此查处两家。

甄府、顾府都是景宁帝的心腹,二府在景宁帝心中的分量,可比那江苏按察使陆世远要重多了。而且,顾府曾属于“八爷党”,而景宁帝如今最忌的,便是泰顺帝清算兄弟旧事。

待泰顺帝回到澹宁居,这才批复起了姜念的密折,开头便批道:“览奏甚慰。尔为国操劳,以致染恙,朕心实为轸念。宜善加调摄,毋得过劳……”

写至此处,忽听得窗外雨声渐急,那雨滴竟似敲在他心头一般,而他笔下的批复随即转为了凌厉……

……

……

这日已是十月初一。

虽是个晴好日子,风却已透着几分寒意,寒冬将至了。

普济禅寺内的树叶尽染金黄,随风簌簌飘落,将签押房前的石阶铺得如鎏金一般。

姜念正在签押房内忙着公务,忽收到了京中加急寄来的一个黄绫包裹,拆看时,包裹内有泰顺帝批复的密折,并一道转交江苏巡抚洪天培的密旨。

他先拆开自己的密折,泰顺帝的批复赫然在目:“览奏甚慰……朕心实为轸念……”字字透着圣眷优渥,然后命他负责对苏州城守营游击石骁抄家!

苏州这地方,非但驻着苏州织造,还驻着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江苏按察使。

姜念不敢耽搁,当即领着贺赟等人,往巡抚衙门而去。到得辕门,苏州巡抚洪天培早已得信,亲自迎出。此前两人已见过了的。

二人寒暄着进了花厅,姜念忽取出密旨,走到厅内正中,南面而立,正色道:“圣上有旨,命本钦差当面宣读,请抚台大人接旨。”

洪天培闻言,慌忙整了整冠带,跪拜在地,口中道:“臣江苏巡抚洪天培,恭请圣安。”

姜念当即朗声宣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密旨:

江苏按察使陆世远、苏州同知丁文焕,职司刑名民社,竟敢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