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更糟了
张礼岁在一边听着,一边也跟华靖离嘀咕,声音刻意稍微高了些,让周围围观的人也能听到些:
“李世子要是去了军中可是要吃苦的,他给不了上峰交代,还连累上峰受辱,再让军中生乱,祸及百姓。+b\q′z~w?w·._n\e·t?这样的人再清正也不行,清正,不能耽误实事。”
“他要是能把事儿料理了,等回了元京,上了折子,他想怎么清正就怎么清正,就是天天在宫门口哭喊,陛下都得忍让他几分。”
“这事儿没做好,他是清正了,可你作为受了他连累的、受了苦甚至家里死了人的,你还会欣赏他这份清正么?何况他这是清正,还是词穷……”
不用说下去也是有公论的,好多之前想着就该只要清名的,这会儿一想到自己家就算不死人,也得多出税银,就不说话了。
这人群中就有人说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了,现在的很多人为了考功名,几十年都在一个地方读书,他们既没有历练的机会,也没机会接触那些见多识广的人,他们办起事儿了的确经常让人头疼。
人们再钦佩清正严明之人,要是这人不能把事儿办好,还害了很多人,也没多少人还会打从心底里认他的好了。|微!?|趣?$1小′μ说#>网:? ?&无&]错??内??_容?!o
但要说书生都无用也不对,很多书生心眼还是活络的,只是缺乏锻炼而已。而且这些人大部分一旦接触到了实际的差事,因为读的书多,之后的潜能也会更大。
夏明嫣没打算让这些把事儿从李玦一个人头上扯到全天下的读书人身上去,便冲着郭林道:
“李世子是在元京长大的,不像你们侯爷,十三就去了北疆,你换个问题问他,别让他觉得自己又被欺负了。要不你问些常识,他既然如此想去北疆,应该之前也有所了解。”
这就是了,就算是去买菜,买一样从前没吃过的,你也得先问问提要求的人,这菜长什么样,是做什么菜吃的。
李玦要是连这些都说不出来,那还是别去了,去了不仅立不了功,还得被当成累赘。
这当中有些从前心悦他的高门闺秀还暗暗替他担心,当累赘不可怕,那地方荒凉的很,周围都是别人的人,万一人家不想要他这个累赘了,把他收拾了,就说出了意外,或是遇上祁笛的散兵了,那是连死都死不明白的。?aμ优?÷?品??小·±说^?网D} ?&?追¨最[新??`章?节!&
郭林不给李玦拒绝的机会,直接便道:“那么敢问李世子,冬日里,下过大雪之后,假设你孤身一人离开营地之后迷路,意外遇见同样迷失方向的一伙儿祁笛散兵。”
“你爬上你不远处的山,在半山腰就能看见咱们的营地,你打算如何报信让营地里的弟兄们知道?”
李玦刚才被逼得太紧了,听到问题,他不敢想太久,像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他都应对不了似的。
他也想得简单,既然用眼睛都能看到营地,那就没多远,就像他去城外的山上打猎,也会在半山腰上跟山脚下的护卫喊话一样。
于是,李玦脱口就道:“离得不远,高声呼喊即可。再不行,就点火,剪些树枝,生火报信。”
李玦话音刚落,周围鸦雀无声,这回无论是觉得他说的对的还是觉得他说的不对的,都没说话。
“报信么,又是一个人,没人能帮他传信,也只能这样了。他这回算是说对了……可是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就是我家那四岁的儿子也能想到,这李世子回答得也太大声了。”
像是立了啥大功,有啥特别的奇思妙想似的……这有啥好大声嚷嚷的嘛!
这有的人发现端倪了:“对什么对,老兄,你定是没在冬日里去过北疆。刚才郭统领都说了,是大雪之后。这山上、地上可都是积雪,尤其山上的,还有之前的积雪未化,这种情况你还敢大声嚷嚷?”
“就算你想跟祁笛人同归于尽,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大声嚷嚷,一旦发生雪崩,就跟泥石流一样,你可控制不了方向。”
“这雪下来,要是把你跟祁笛人一块儿埋了,倒也罢了,横竖也能混个身后功名,得份嘉奖。可要是这雪倾泻到后头的大营上,把大营给埋了,或是把大营出去的路给堵了,那可就全完了!”
底下的人一片唏嘘,要是真造成了雪崩,那落下去的雪可不是松松软软的,里面有石头、有冰坨,而且一旦落下之后,山下的温度比山上高,很快就会因为融化变得比冰还要结实。
就像元京城里雪化的时候,单用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