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比啥输啥(中)
李玦没法子,只能重新上了马,他尽量小心地放慢了速度,在那些制造障碍的器物间穿行着。·3!3^y!u′e.d·u′.~c~o,m/
他只在小时候做过这样的训练,好些年没这么骑过了,几次都差点摔下马。更要命的是,不知道是不是他每次越过或绕过障碍时缰绳勒得太紧了,这马都要突然扬一下前蹄。
要是前蹄高扬也就罢了,那样的话便是马匹受惊了。可偏偏就是那么只有人腿高的一下子,又继续依照他的指令向前,这就好像是他的骑术不好似的。
华靖离看了夏明嫣一眼,又转过头来,继续含笑望着场中的李玦,低声道:“这是下了什么东西了?”
“一点蛊粉,我很有分寸的。”夏明嫣一语双关地道。
这样的分量,既摔不着李玦,不给他装可怜的机会,还能让他出手。不过,他本身骑术就不佳,她只是放大了他的缺点罢了。
之前热闹闹得大,周围大户人家出门采买的下人已经把消息传了回去,现在在这儿围观的可不止这附近的百姓、商贩和茶客、食客了,还有这些人家的公子、姑娘们。`1.5\1′x_s.w\.,c,o~m?
尤其是那些姑娘们,不方便跟这些人挤着看热闹,便找了视野好的地方停了马车,就在马车里看。
这些个姑娘原是对李玦抱有很高的期待的,尤其是她们平日里也是书馆的常客,她们听惯了才子一时受挫,之后重整旗鼓、大展宏图的话本子。
这些日子李玦事事不顺,吕家的事更是人尽皆知,别看李玦在外面有孩子了,可在这些高门贵女的眼里,外室和外室之子都不过是个玩意儿,她们并没有放在心上。
要是李玦要是能得到华靖离的认可,能去北疆,她们都要为李玦正名了。要是华靖离没有公正地对待他,她们还要为他出头呢。
其他看热闹的各怀心思,他们想看到的不是李玦是否能够如愿以偿,而是李玦要是都能去北疆,他们是不是也能送些子弟过去。
就算不行,这端侯府得了这样的机会,要是华靖离一个人点头没用,要是李玦真去了北疆,就说明圣上也点头了……那是不是意味着,端侯府要翻身了?
这可是个大消息,华靖离在北疆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北疆王”,而当年的老端侯是被称为“南疆王”的。,p^f′x·s¨s¨..c*o¨m?
要是李玦真让端侯府翻了身,将来收拢旧部,就算不能重新拥有“南疆王”那般的势力,也是能有一方天地的,他们这些人家也得跟着动起来,至少不能再拜华靖离一个码头了,可是现在……
“骑个马都骑成这样,这还怎么去北疆?”
“不是说北疆战事平息了么?接下来就是跟祁笛谈判还有修整工事和城池、抚慰百姓的事,再有就是清点、统计,也用不着这些吧。非要说能碰上,我看,机会也不大。”
“那是你没打过仗,我年轻的时候可是跟着华侯的祖父去过北疆的,诶,你看什么看?我就是个负责记录粮草数量的……你是不知道,这里面好些事儿,马掌铁都要磨坏几块的。”
仗打起来的时候,要把各种东西运过去,打完了,得把剩下的送到附近的城池或守军那里存亡,各种来往交接,只是没有之前凶险,却并不轻松。
来回走动费自己的脚,也费马,这要是骑术不精,这中间摔了、伤了,你的活儿可未必就有别人替你,很多时候带着伤也得继续把事儿办完。
这倒也罢了,北疆地形多变,万一骑马出营之后出了问题,那地广人稀的地方,说不好几天都没人发现你,遇上狼群,弄不好连命都丢了。
这老者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己当年的经历,还说自己算是寻常人里骑马比较好的,到了那地方都是适应了一段时间才成的。
“你们是不知道,有一回往回送消息,这大营已经去了别处了,我在后面那个追啊,追了三天四夜,都没合眼。最后我就感觉自己是颠着过去的,还好老马识途。”
“等我找着大营的时候,还是我们头儿把我从马背上摘下来的,都没知觉了。”
有人便质疑道:“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吗?你从军之前就会骑马?你到哪儿学的?”
这老者不是军户,一看那气质、身形,是通文墨的,这样的很可能是从吏员征兆过去的。
这时候一般人家不养马,自家的都是驴车或骡车,要用马都是从马行租,一般人也不会骑马。
这老者脖子一挺:“这还至于扯谎骗你了?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