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若是自己考得不好,最终考了个二甲三甲,二甲在京城六部观政,你一个六部实习生,还在外面教学生,那叫图惹人笑。
考中三甲,被派往哪个犄角旮旯担任县令,学生们就未必愿意跟着你背井离乡了。
但自己若是能考得好,考中二甲前列,甚至三鼎甲留在翰林院成为翰林,那翰林本来就是文化官员,又很清闲,且前程远大,学生家长们当然愿意自己的孩子有个翰林院的老师。
也就是说,到时候自己也可以抽一批学生跟着自己上京,一边上班,一边教学。
“到时文瑞真成了翰林,也可以在京师办个书院,在京师办书院,又能教授学生,还能养望,一举两得。”
陈凡听到这是真心动了,可他还有个顾虑:“那海陵这……”
俞敬笑道:“这就是我跟你说这件事的原因呐!文瑞,海陵县的弘毅塾一定要保留!”
“可以聘请名师接任山长一职为学童开蒙,若天资聪颖之辈,可送入京师由你亲自教导。”
这不就是跟另一个时空,国内三年,国外两年的那种合作办学差不多嘛。
也不对,这更像朝廷的官学体系,书院设在海陵,进阶的书院“国子监”在京师,选拔优秀学生进弘毅塾京师分塾学习后参加科举。
老俞难怪这么热心。
甭管在哪学,都是弘毅塾的学生,将来这些学生考出了成绩,考出了风采,因为弘毅塾根本在海陵,这些学生的成绩最后都是他的政绩。
人老俞笨嘛?
聪明着呢。
就在这时,大哥在外面朝他招了招手,神秘兮兮的样子。
陈凡告了声罪走了出去。
陈休小声道:“二弟,三叔那边送了礼来,贺你考中解元。”
“三叔?哪个三叔?”陈凡这话说完,立刻想了起来,三叔陈决?他一个水匪头子,离开家这么多年不通音讯了,怎么还往他家送礼来了。
“人呢?”
“丢下东西就走了。”
“去看看!”
陈休打开东厢蚕房的门,映入陈凡眼帘一片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