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四百五十五章 洛水泛滥

第四百五十五章 洛水泛滥

不必说得太过透彻。

李治明白,李孟姜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

乙酉日的后半夜,雨渐渐停了。

李孟姜坐在临时搭建的帐幕里,借着油灯核对灾民名册。

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欢呼,原来是士兵们堵住了溃堤的缺口。

她打开木匣,里面的麻布和伤药已所剩无几,只剩下半块压缩饼干。

她笑着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熟悉的麦香在舌尖散开,恍惚间竟分不清自己是宋浅浅,还是李孟姜。

天快亮时,李治来看她。

见她趴在案上睡着了,账册还摊在肘边,上面用红笔圈着“需补种的秋粮”“待修缮的桥梁”。-0¨0_s?h¨u?./n?e~t.

他轻轻给她披上件披风,是从自己身上解下来的,带着淡淡的龙涎香。

走出帐幕时,见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洛水的浪涛声似乎也温顺了些。

这场水患过后,洛阳令在奏疏里提了句“临川公主府助资若干,活民甚众”。

李治看了,只在旁边批了“知道了”三个字,却让人给营州的周道务送了封信,说“姐姐在洛阳安好,勿念”。

信里没提那些凭空多出的物资,也没提那个神秘的木匣,只像寻常姐弟那样,报了声平安。

李孟姜站在城头送弟弟的信使,望着营州的方向,手里捏着周道务上月寄来的家书。

信里说契丹的骑兵退了,还说给她带了块营州的墨玉。

她穿着素色的襦裙,裙摆沾了些泥点,手里的账册记得密密麻麻:

“糙米三百石,伤药二十斤,麻布五十匹……”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见李治过来,她只是屈膝行了个常礼,不像宫里其他嫔妃那样刻意奉承。

“姐姐费心了。”

李治看着账册上的字迹,和他记忆里小时候姐姐教他写的字如出一辙,笔锋里带着股稳当劲儿。

“陛下是万民之主,我也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

李孟姜缓缓合上账册,然后将目光投向远处正在忙碌救灾的士兵们。

她的眉头微皱,似乎对城西粮仓被淹的情况感到十分担忧。

沉默片刻后,李孟姜转过头来,看着李治:

“听说城西的粮仓被淹了,这可如何是好?臣妇府里还有些存粮,明日让他们送来吧。”

李治听到李孟姜的话,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然而,就在他点头的瞬间,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李孟姜的袖口上。

他注意到那里的布料已经磨损,露出了一些毛边。

李治心里不禁一动,他知道周道务在营州的俸禄并不低,但李孟姜却一直如此俭省。

三年前她回到长安时,身上穿的竟然还是贞观年间的旧袍。

想到这里,李治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那些救命的物资,必定是李孟姜平日里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

也许,她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方法来节省开支,但李治并没有追问。

有些事情,即使是姐弟之间,也不必说得太过透彻。

李治明白,李孟姜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他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

乙酉日的后半夜,雨渐渐停了。

李孟姜坐在临时搭建的帐幕里,借着油灯核对灾民名册。

忽然听见外面传来欢呼,原来是士兵们堵住了溃堤的缺口。

她打开木匣,里面的麻布和伤药已所剩无几,只剩下半块压缩饼干。

她笑着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熟悉的麦香在舌尖散开,恍惚间竟分不清自己是宋浅浅,还是李孟姜。

天快亮时,李治来看她。

见她趴在案上睡着了,账册还摊在肘边,上面用红笔圈着“需补种的秋粮”“待修缮的桥梁”。

他轻轻给她披上件披风,是从自己身上解下来的,带着淡淡的龙涎香。

走出帐幕时,见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洛水的浪涛声似乎也温顺了些。

这场水患过后,洛阳令在奏疏里提了句“临川公主府助资若干,活民甚众”。

李治看了,只在旁边批了“知道了”三个字,却让人给营州的周道务送了封信,说“姐姐在洛阳安好,勿念”。

信里没提那些凭空多出的物资,也没提那个神秘的木匣,只像寻常姐弟那样,报了声平安。

李孟姜站在城头送弟弟的信使,望着营州的方向,手里捏着周道务上月寄来的家书。

信里说契丹的骑兵退了,还说给她带了块营州的墨玉。

她穿着素色的襦裙,裙摆沾了些泥点,手里的账册记得密密麻麻:

“糙米三百石,伤药二十斤,麻布五十匹……”

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见李治过来,她只是屈膝行了个常礼,不像宫里其他嫔妃那样刻意奉承。

“姐姐费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