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451章 崔敦礼任中书令

第451章 崔敦礼任中书令

人纳贡的清单,墨迹已干,边缘却被人用朱笔圈出几处 “象牙二十根” 旁标着 “应验成色”,“犀角十枚” 后写着 “需核对产地”。

崔敦礼拿起翻了翻,见是自己当年教过的小吏所写,嘴角牵起一丝浅淡的笑意。

“把我的官印取来。”

他解开朝服腰带,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布衫,那是夫人去年用他旧袍改的。

属吏很快捧着印盒回来,铜质的印身刻着 “中书令” 三个字,边角的毛刺还没磨掉,是今早从尚宝局领的新物。

他蘸了朱砂,在废纸上盖了个印蜕,见字迹清晰,便推到一旁。

“今年的选官册,都搬来。”

崔敦礼坐下时,藤编椅垫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椅腿在青砖地上蹭出细痕。

“尤其是江南道的,籍贯得再核一遍。去年有个吴县的举子,把‘吴’写成了‘武’,差点分到武州去。”

属吏应声去搬册籍,脚步声在回廊里渐渐远了。

崔敦礼瞥见案角堆着的《汉书》,蓝布封皮已磨得发暗,书脊处用麻线重新缝过三次。

这是他年轻时在秦王府手抄的版本,每页天头都写着批注,“韩信传” 那卷里,还夹着当年秦王赐的竹制书签,刻着 “慎思” 二字。

正翻到 “萧相国世家”,忽闻外面传来争执声。

出去看时,是两个书吏为一份《百济战事粮册》吵嘴,一个说 “海州调粮五千石”,一个坚持是 “五千五百石”。

崔敦礼接过册籍,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在某行小字处停住:

“这里注了‘追加五百石’,是你们漏看了。”

书吏们红着脸谢罪,他摆摆手让他们去忙,自己却站在廊下愣了会儿神。

檐外的石榴树结了青果,让他想起武德四年破洛阳时,秦王府院里的石榴也是这般青嫩。

那时他替秦王抄《孙子兵法》,抄到 “兵者,诡道也”,窗外忽然落下颗石榴,砸在砚台上,墨汁溅了满纸。

回值房时,见案上多了碗绿豆汤,是门房老张送来的。

“大人去年这个时候犯了暑气,今年得趁早防着。”

老张搓着手说,露出缺了颗牙的嘴 那是当年在洺州打仗时,被流矢崩掉的。

崔敦礼喝了两口,绿豆熬得烂熟,甜度刚好,和他年轻时在秦王府喝的一个滋味。

午后的日头渐烈,蝉鸣声更密了。

崔敦礼核完江南道的册子,在 “会稽县”“山阴县” 等名字旁画了小圈,这些地方的举子多擅长算学,该分到户部去。

他想起今早朝会上,陛下说东宫缺个讲《汉书》的詹事,或许该从这些人里挑一个 。

太子李忠最近总爱问汉初的典故,尤其是萧相国如何治关中的旧事。

属吏来报,说太子詹事府的人送来了《东宫讲学日程》。

崔敦礼接过,见上面用朱笔标了 “每日辰时讲经”,便在旁边添了句 “需备《史记》注解本”。

他记得李忠上次问 “鸿门宴”,侍读只讲了个大概,孩子眼里的疑惑,他隔着老远都瞧见了。

夕阳斜照进值房时,崔敦礼才收拾好文书。

把选官册按州府捆好,敕令分作 “即刻发”“次日发” 两类,连案上的砚台都洗得干干净净。

锁门时,见老张还在廊下打盹,手里攥着把蒲扇,扇面上 “清风” 二字还是当年他写的。

走出中书省大门,暮色已漫过皇城的角楼。

崔敦礼摸了摸怀里的《汉书》,书角硌得胸口微微发疼,却像揣着块暖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