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白话西游记【原着无删节】 >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彻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说三藏师徒四众,别樵子下了隐雾山,奔上大路。行经数日,忽见一座城池相近。三藏道:“悟空,你看那前面城池,可是天竺国么?”行者摇手道:“不是!不是!如来处虽称极乐,却没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楼台殿阁,唤作灵山大雷音寺。就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住处。天竺国还不知离灵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想是天竺之外郡。到边前方知明白。”不一时至城外,三藏下马,入到三层门里,见那民事荒凉,街衢冷落。又到市口之间,见许多穿青衣者,左右摆列,有几个冠带者,立于房檐之下。他四众顺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逊避。猪八戒村愚,把长嘴掬一掬,叫道:“让路!让路!”那些人猛抬头,看见模样,一个个骨软筋麻,跌跌倒倒,都道:“妖精来了!妖精来了!”唬得那檐下冠带者,战兢兢躬身问道:“那方来者?”三藏恐他们闯祸,一力当先,对众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驾下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者。路过宝方,一则不知地名,二则未落人家,才进城甚失回避,望列公恕罪。”那官人却才施礼道:“此处乃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连年干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师祈雨救民也。”行者闻言道:“你的榜文何在?”众官道:“榜文在此。适间才打扫廊檐,还未张挂。”行者道:“拿来我看看。”众官即将榜文展开,挂在檐下。行者四众上前同看。榜上写着:“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兹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民聊以全生,穷军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行者看罢,对众官道:“‘郡侯上官’何也?”众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行者笑道:“此姓却少。”八戒道:“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三藏道:“徒弟们,且休闲讲。那个会求雨,与他求一场甘雨,以济民瘼,此乃万善之事;如不会,就行,莫误了走路。”行者道:“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众官听说,着两个急去郡中报道:“老爷,万千之喜至也!”那郡侯正焚香默祝,听得报声喜至,即问:“何喜?”那官道:“今日领榜,方至市口张挂,即有四个和尚,称是东土大唐差往天竺国大雷音拜佛求经者,见榜即道能祈甘雨。特来报知。”那郡侯即整衣步行,不用轿马多人,径至市口,以礼敦请。忽有人报道:“郡侯老爹来了。”众人闪过。那郡侯一见唐僧,不怕他徒弟丑恶,当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氏,熏沐拜请老师祈雨救民。望师大舍慈悲,运神功,拔济拔济!”三藏答礼道:“此间不是讲话处。待贫僧到那寺观,却好行事。”郡侯道:“老师同到小衙,自有洁净之处。”

师徒们随即拉着马,挑着担,径直走到侯府,一个个互相见面。郡侯立即命人端茶供斋。片刻后,斋食就来了,八戒吃得饭量惊人,像饿疯了的老虎一样。那些端盘子的人吓得心惊胆战,来回忙碌着,不停地加汤加饭,就像旋转木马一样,刚刚上菜,他就吃得饱饱的。斋食结束后,唐僧谢过斋食,却问:“尊贵的郡侯,贵地遭受干旱有多长时间了?”郡侯回答说:“我国是大国天竺的一部分,作为外地的郡侯,我负责农牧业。连续三年都遭受干旱,草木不生,五谷绝收。大小人家的买卖都很困难,十门九户都在哭泣。每逢三次停水,就会有两个人饿死,只剩一个人像烛火中的风一样脆弱。我曾发布榜单广泛寻找有才能的人,幸亏遇到了真正的高僧来到我们国家。如果能施以一寸雨水来救济百姓,我愿意奉献千金来酬谢你的恩德!” 悟空听了,满脸喜悦,笑道:“不用说!不用说!如果说千金来谢我,连一滴雨都没有。”但是,就积累功德来说,老孙送你一场大雨吧。” 郡侯原本非常正直和善良,心地善良,立即请行者上座,并低头下拜道:“老师果然慈悲为怀,下官必定不敢违背德行。” 行者说:“请不要这样说,起来吧。但烦请你好好照看我师父,等我去办事。” 沙僧问道:“哥哥,你要怎么办?” 行者说:“你和八戒过来,就在这里陪着我,等我召唤龙来降雨。” 八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