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以示感谢。”众僧依命各自返回。行者大步追上师父,一直前行,正是:西方有诀好寻真,金木一同炼炼神。灵胎之母明梦中,婴儿长恨谁窑身。必须井底寻明主,还要天堂拜老君。悟得色空还本性,真是佛度有缘人。
师徒们沿途前行,不消半日,就看见城池渐渐逼近。三藏说道:“悟空,前面应该就是乌鸡国了。”行者回答:“正是,我们赶紧进城办事吧。”
他们一进城,只见街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还能看到凤阁龙楼,十分壮丽。有一首诗来证明,诗曰: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花迎宝扇红云绕,日照鲜袍翠雾光。孔雀屏开香气出,珍珠帘卷彩旗张。太平景象真值得庆贺,多官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片宁静,没有人上表奏事。三藏下马说:“徒弟啊,我们在这里进宫换交关文,避免再去打搅各种官司。”行者说:“说得对,我们兄弟几个都进去,人多好说话。”唐僧说:“大家一同进去,不要分散,先行拜见君臣,然后再说其他事情。”
行者说:“既然要拜见君臣,就要三次叩头。”三藏说:“对,我们要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行者笑道:“师父,如果对他行礼,那就太不明智了。你让我先走进去,我有安排。如果他有话,就让我来回答。如果我行礼,你们也一同行;如果我蹲下,你们也一同蹲。”你看,在调皮捣蛋的猴王的带领下,进入了朝门,与阁门的官员说道:“我们是唐朝派来西天拜佛求经的使者,现在来此换交关文,请大人转告,以免耽误功绩。”那位宫廷官员进入朝门,跪在阶前朝纲上,启奏道:“朝门外有五位僧人,自称是东土唐国派来西天拜佛求经的使者,现在来此换交关文,不敢擅自进入,请大人现在门外宣读。”
那魔王立即传令传宣。唐僧与国主一同进入朝门内,那复苏的国王跟随在后。正当行进之时,唐僧忍不住脸颊上掉下泪水,暗自惋惜道:“可怜啊!我的铜墨斗、江山,铁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占据了!”行者说:“陛下切勿伤感,以免消息泄露。这根棍子在我的耳朵里跳动,现在必定要发功,保证打败妖魔,扫荡邪恶,这江山不久就会回归于你。”那君王不敢违抗,只得擦拭眼泪,抛弃死亡,径直来到金銮殿前。再见到那两班文武,四百朝臣,个个威严肃穆,仪态高傲。行者引唐僧站立在白玉阶前,挺身不动,那阶下的众官都感到惧怕,说:“这和尚真是愚蠢啊!怎么见我们君王却不下拜,也不开口行礼?
也不唱一声喏,真是大胆无礼!”说不出口那魔王开口问道:“那和尚是从哪里来的?”行者昂然回答:“我来自南赡部洲的东土大唐国,奉命前往西域天竺国的大雷音寺拜访活佛求真经。今日来到这里,不敢空耗时间,特地前来换取通关文牒。”那魔王听了,心中恼怒地道:“你东土如何!我从不与你的朝廷交流,也不接受你们国家的使者,你竟敢对我抗礼,不行参拜!”行者笑道:“我东土古有天朝之称,久闻是上国,而你们是下土的边邦。自古有言,上国之皇帝,即为我的父君;下国之皇帝,则为我的臣子。你竟没有拜见我,居然敢与我争拜?”那魔王大怒,命令文武官:“把这个野和尚拿下!”一声令下,“拿”,你看所有的朝臣都热切地迎了上去。这时行者大喝一声,伸出手一指,命令:“别过来!”那一指使出了定身法,众官都无法动弹,真是官员站在阶前如同木偶,将军在殿上仿佛泥人。
那魔王见他定住了文武多官,急忙跳下龙床,准备来捉他。猴王暗自高兴道:“好!正符合我的意愿,他就是个铸铁般的头颅,煮一下,也会打个窟窿!”正准备行动,却意外地出现一个救命的人。你猜是谁?原来是乌鸡国王的太子,急忙上前扯住那魔王的朝服,跪在地上说道:“父王,请息怒。”妖精问:“儿子有什么话说?”太子说:“请父王知悉,三年前听说,有个东土唐朝派来的圣僧奉命前去西天拜佛求经,不料今天才来到我国。父王威严高大,如果将这位和尚捉去斩首,我担心大唐国会得到这个消息,必然发怒。你要知道李世民自称天子,统一江山,还不满足,又兴兵征伐海外。如果他知道我王害了他的准圣僧,肯定会兴兵来与我王对抗。可是我方的兵力有限,到时候就晚了。父王请依从儿子的建议,先详细了解这四个和尚的来历,先确定他们不是大唐的使者,然后再问罪。”
这篇故事原本是太子小心,担心会伤害到唐僧,所以故意留住妖魔,并不知道行者已经安排好要打斗。那魔王果然相信了他的话,站在龙床前面,大喝一声说道:“那和尚从什么时候离开东土?唐王为了什么事情派你去求经?”行者昂然回答道:“我师父乃是唐王的弟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