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三藏坐在宝林寺禅堂内,灯下默诵了一会儿《梁皇水忏》,看了一会儿《孔雀真经》。直到三更时分,他才将经书包好放入囊中,打算站起来睡觉。这时,只听门外突然传来扑剌剌的声音,夹杂着淅零零的狂风。
长老担心灯会被吹灭,急忙用袖子遮住褊衫衣角。他发现灯光时明时暗,感到有些心惊胆战。此时又感到困倦袭上心头,便在经案上趴着打盹。虽然闭上眼睛朦胧不清,但他仍然明白地感受着耳边阴风呜咽的声音。
风势真好啊,那淅淅潇潇,飘飘荡荡。淅淅潇潇地吹落叶子,飘飘荡荡地卷起浮云。满天星斗都变得昏暗,遍地尘沙纷纷洒落。阵阵猛风,阵阵凛冽。凛冽的时候,松竹敲击出清脆的音韵;猛烈的时候,江湖波浪汹涌澎湃。山中的鸟儿难以栖身,发出哽咽之声;海中的鱼儿不停地跃动喷溅。东西方的宫阙、馆舍的门窗都被狂风吹得松动,前后庭院中神鬼遭遇。佛殿里的花瓶被吹落地面,琉璃摇曳,智慧之灯黯淡无光。香炉倾倒,香灰四溅,烛台歪斜,烛焰摇曳。幢幡和宝盖都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钟鼓楼台颤动根基。
那位长老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听到风声经过,又听到禅堂外面隐隐地有人喊了一声“师父!”他突然抬起头来,梦中观看,发现门外站着一个男子,浑身湿淋淋的,眼中泪流满面,口中不停地喊着:“师父!师父!”三藏微微躬身道:“你不会是那些妖魔鬼怪、神怪邪魔之一,深夜时分来此取笑我吧?我可不是贪欲嗔恨之人。我原是一位光明正大的僧人,奉东土大唐的命令,前往西方拜见佛祖求取经文。我手下有三个徒弟,都是降龙伏虎的英雄,扫除妖魔的壮士。如果他们看到你,必定将你打成粉碎。这是我出于大慈悲之心,为了方便你的利益。你最好赶紧离开,不要进入我的禅堂。”那人依靠在禅堂门口说道:“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邪神。”三藏问道:“既然你不是这些,深夜来此有何事?”那人回答道:
“师父,请你仔细看看我。”长老果然凝视着他,啊!只见他头戴高耸的冠冕,腰束碧玉带,身穿飞龙舞凤的赭黄袍,脚踏云头绣口无忧履,手持列斗罗星的白玉圭。面貌如同东岳长生帝,形象犹如文昌开化君。三藏见到他,大为惊讶,连忙躬身厉声高喊道:“陛下,您是哪一位皇帝?请坐。”他伸手匆忙扶着,却只抓了个空。转过身坐下后,再看时,那人还是那个样子。长老便问:“陛下,您是哪位皇王?
何国的皇帝?想必你的国土不安宁,受到谗臣的欺压,半夜逃离至此。有什么话,尽管告诉我听。”这人眼泪顺着脸颊讲述旧事,愁眉紧锁地诉说前因,道:“师父啊,我家住在正西,离这里只有四十里左右。那边有座城池,是兴建之地。”三藏问道:“叫什么地方?”那人回答:“不瞒师父说,那便是我当时建设国家的地方,改名为乌鸡国。”三藏道:“陛下为何惊慌,因何事到了这里?”那人说道:
“师父啊,我这里五年前,天灾造成干旱,草木不生,百姓都饿死了,非常悲伤。”三藏听后,点头叹道:“陛下啊,古人说,国家正直则天心顺。想必是您不关心民众,导致了这场荒年,您为何要离开城郭呢?不如开仓救济百姓,悔过前非,重振善行,宽赦冤狱之人。自然而然,天心会和谐,雨水会顺利。
”那人说:“我国中的粮仓空虚,财政耗尽,文武官员停止领取俸禄,我自己的饭食也没有肉类。模仿禹王治水的做法,与百姓一起忍受艰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三年如此,却只得到了河水干涸、井水枯竭。正当危急之际,突然钟南山来了一个全真道士,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先见了文武多位官员,然后见到了我,我立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听到令牌响起,顷刻间下起了大雨。我只希望下三尺雨就好了,他却说长期的干旱需要更多的雨水,结果下了两寸。我见他如此有正义之心,便与他结拜兄弟。
”三藏道:“这是陛下万分之喜事啊。”那人说:“喜事从何而来?”三藏道:“既然那位全真道士有这样的本事,如果需要下雨,他可以让雨水降临;如果需要金子,他可以点金生出。那剩下的事情,为什么要离开城阙到此地?”那人说:“我和他同寝食了两年。后来遇到阳春天气,红杏儿和桃树开花绽放,家家户户的男子和女子,到处是王孙公子,都去游玩。那时候,文武官员放假,嫔妃也离宫。我与那位全真道士手牵手缓慢地走着,来到皇宫的花园里,忽然走到一个八角琉璃井旁,不知道他丢下了什么东西,井水中闪烁着万道金光。他引诱我到井边看宝物,结果他突然恶心起来,猛地把我推下了井里,用石板盖住井口,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