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白话西游记【原着无删节】 >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小徒弟说:“师父的故人是谁?请告诉我们,好好招待。”大仙说:“他是东土大唐皇帝驾下的圣僧,法号三藏,现在去西天拜佛求取经文的和尚。”两个小徒弟笑着说:“孔子曾经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是太乙玄门的弟子,怎么可能和那个和尚有什么交情!”大仙说:“你们不要妄下结论。那个和尚是金蝉子投胎转世,是西方圣老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在兰盆会上我和他相识,他曾亲手给我倒茶,佛子们都对我尊敬,所以他是我的故人。”两个小徒弟听后,遵守了师命。

那位大仙出行前再次叮嘱道:“我果子有限,只能给他们两个,不要费多。”清风说:“开园时,大家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上,不敢费多。”大仙说:“唐三藏虽然是故人,但要防备他手下的人罗唣,不要惊动他知道。”二童领命后,那大仙带着其他徒弟升仙飞升,直奔天界。

现在说唐僧四人在山上游玩,突然抬头见到一片松竹,楼阁层层。唐僧说:“悟空,你看那是什么地方?”行者看了说:“那里不是观宇,一定是寺庙。我们走过去,到那里才能知道详情。”不一会儿,来到门前观看,见那松树丛下清凉,竹径幽静。白鹤往来送浮云,猿猴上下献果实。门前的池塘宽阔,树影漫长,石头破裂,青苔花绽放。宫殿错落有序,紫色的云雾飘落。真是福地灵区,蓬莱云洞。人迹稀少,宁静中生发道心。青鸟常传达王母的消息,紫鸾常寄送老君的经书。看不够那道德之风的伟岸,果然是神仙居住的宅院。三藏下马,又看到山门左边有一块碑,碑上写着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说:“徒弟,果然是一座观宇。”沙僧说:“师父,看这样的景色,里面一定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如果就此回去,这里也是一个美景。”行者说:“说得对。”于是一同进去,又看到大门上有一副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行者笑道:“这位道士说大话蒙人。五百年前,我在太上老君门前大闹天宫,也没有听过这样的话。”八戒说:“不要管他,进去吧,或许这位道士有些好德行,还不能确定。”

等到二层门里,只见门里忙忙碌碌,走出两个小童。看他们打扮:骨骼清秀,容颜俊美,头上扎着小辫子,短发。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袖飘风。环绦紧绑髻结,芒履轻缠蚕纱绒。形象异常非凡,正是清风明月两位仙童。童子恭身行礼,出来迎接道:“师父过谦了,请坐。”长老高兴地坐下,与两个童子一同进入正殿参观。原来正殿向南,是五间大殿,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仙童推开格子,邀请唐僧进入殿内,只见墙上挂着五彩的“天地”二字,还有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放着一副黄金香炉和香瓶,炉旁放着方便整理香料。

唐僧走上前,用左手拿起香点燃,三次行礼,拜毕转过身来道:“仙童,你的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为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等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供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师父,这两个字,上面的,还需要供奉;下面的,还不能受得我们的香火。这是师父自家的主意。”三藏问道:“什么是自家的主意?”童子说:“三清是师父的朋友,四帝是师父的故人,九曜是师父的晚辈,元辰是师父的下宾。”行者听了,不禁笑出了声,八戒问道:“大哥,你笑什么?”行者说:“我只是觉得老孙会捣鬼,原来这位童子懂得拗风!”三藏问:“仙师在哪里?”童子说:“师父元始天尊蒙命前去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不在家。”行者听了,忍不住喝道:“这个狡猾的童子!自己也不认识人,还来这里装腔作势!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让这个无赖去讲什么!”三藏见他发怒,担心那童子回去说话,引起麻烦,便说:“悟空,别争斗了,我们既然进来了,就算了吧。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

他师父不在,干扰他们做什么?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让八戒解开包袱,拿些米粮来,借用他们的厨灶,做顿饭吃,吃完后就走。”

他们三人依照各自的任务离开。那明月、清风自夸不尽道:“好和尚!真是西方心爱的圣僧,真实的修行,气质不凡。师父吩咐我们接待唐僧,给他吃人参果,表示旧情,又叮嘱我们小心防备他手下的人罗唣。果然那三个人凶恶嘴脸,粗鲁脾气,幸亏我们把他们调走了。如果他们还在现场,就无法和他们见面了。”清风说:“兄弟,还不知道那和尚是否是师父的故人,问一问看,免得误会了。”两个童子走上前说道:“请问,老师是不是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长老回礼道:“贫僧就是,仙童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童子说:“师父在离开前曾嘱咐我们远道迎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