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直接描述这辆车的安静,而是告知你,最大的噪音是电子钟发出的响声。
这本书的作者是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
而他创办的奥美广告公司,是全球最大广告商公司之一,分公司遍布全球。
无数年轻广告人,趋之若鹜,心之所向。
这本书可以说,影响了几代广告人。它赋予了广告人一种全新的理想,以及对於这个行业的憧憬,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投身於此。
可以说,这本书是广告行业的对外广告。通过这本书,让行业外的人,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有所向往。
把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通过一本书籍,变得有趣而伟大。很难说,这不是另一种成功。
听到李思行的问题,陈颜的目光从书上擡了起来,移到了她的身上:“随手拿的,挺有意思。思行,你的书可真多呀。”
一边说着话,一边冲李思行甜甜的笑了笑,嘴角的酒窝深深的。言语中,满是钦慕和赞赏。
“陈颜,其实……我并不喜欢广告行业。”
“哎?不喜欢?”李思行的这句话,让陈颜颇为意外。
不喜欢,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专业呢?拼了命的工作,如果不是因为热爱,那是因为什么?
“是的,我不喜欢!”
这是李思行在这个行业的第八个年头了。
最初选择这个专业,也无非是因为沈兴莱的公司需要,她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沈兴莱需要。所以,她选择了主修市场管理,辅修语言。
如果让她自己去选择职业方向,可能会去找一份教师方向的职业吧?
最好是去初高中任教,教孩子们学英语或是语文。她向来喜欢语言类的课程。
虽然,李思行并不热爱这个行业,但既然做了,便也是想尽力做到最好。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给了她极大的触动,也因此对广告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可真当她进入这个行业,却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客户的对接中,产生了极大的失望。
当初崇拜和敬仰的奥格威,那些无限的创意和脑洞,那些敢於以小博大的方案,在国内这片土地上,几乎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决策权和导向权,始终捏在甲方手中。而广告公司的创意,往往被甲方所桎梏。
能够放手由着广告公司发挥创意的项目,几乎没有。
大多数的广告公司,成为了甲方的附属品。哪怕是最为有名的4a级别广告公司,依旧是难以逃脱如此宿命。
更多的时候,甲方有自己的广告策划部门,他们有自己的商业版图和逻辑。
找到李思行的广告公司,要求她们做的,往往不是广告创意,而是让她们去执行丶去服务。
……
……
“陈颜,我选择这个行业是无奈之举。”
“真当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更多的是失望吧,又不得不随波逐流。”
“这个行业,根本就不需要创意。”
“也许,以前是有的吧?就像书里写的那样,是那个时代广告人的骄傲。”
“自从新媒体出现了以后,更多的是甲方提出框架和需求,对於我们广告人来说,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和馀地。”
“换句话来说,甲方并不需要一个漂亮的创意点子。他们只需要我们做到,尽可能的听话,尽可能的执行。”
“当然,这本书里面,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些好的管理方式。”
“比如,你说我很少夸人,那也是有原因的。这本书也提到了同样的概念,要让夸奖变得有价值,让赞赏本身变得尤为珍贵。”
“如此一来,一旦谁被难得的夸奖一回,就会欣喜若狂,转而更为重视手头上的工作。”
李思行断断续续的诉说着,自己对於这一个行业的看法。
平日里的她,极少会说那么多的话。
更多的时候,都是别人在说,她在听。更不要说,如此大段大段的话语。
陈颜不敢插话,生怕打断了她的话语之后,她便不再继续说下去。便是安静的望着她,听她慢慢说着。
好一会儿,李思行停了下来,意识到了自己的话有些多了。
再看看陈颜,她撑着下巴一脸认真的望着自己,那眼眸里流转的星光璀璨。
她薄唇微微向上扬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