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全球首富:从秘密空间种田开始 > 第110章 蘑菇的起源与发展

第110章 蘑菇的起源与发展

当李毅这边布置完成的时候,黄磊和李大壮那边也完成了。

看着时间还早,李毅打算再进去看看,山林只要几个月没来,那就会样貌大变。

李毅看这边的状态,估摸着最近几年上山的人都没了。

鬼晓得这里面有没有好东西?

抓住的野鸡和兔子,找个草堆一放,谁都看不到。

四个人背着工具,找了一条小路,顺着之前的山坳,慢慢的朝着里面走去。

本来李毅之前是想采点蘑菇和木耳之类的菌类的,但是现在,就随便老天吧。

手中的镰刀,轻轻的割开挡在路前面的刺树!

这种树木,十分的扎手。

一个不小心,就能把你的裤子都给划破!

李毅他们可是没少吃亏,一般的刺树长得都不高大,当然,也有长得特别高大的。

但李毅的印象中,这种树最粗的时候,也就婴儿手臂粗细。

更大的就没有了。

这里主要是枞树丶沙树还有松树这些为主,其馀的树种倒不是很多。

偶尔能够看到几种少见的树,同一座山,上面的树木也是层次分明的。

随着逐步的踏入其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天色已经渐渐的阴沈下来。

这里的树冠层次不齐,遮挡的极为厉害。

所以能够透过树荫的阳光,反而不多。

越是深入,就越是清凉,到了最里面的时候,还有一股淡淡的凉意席卷过来。

得亏大家都穿的也都不少,所以倒也没有什么不适。

“李毅哥哥,是这种蘑菇吗?”

周萌伊指着一块湿润叶子周围的白色大蘑菇问道。

“嗯对!”

李毅也正在挖掘。

野生的蘑菇,在餐馆特别是那种稍大一些的店铺中,那是极为受欢迎的。

更主要的是,野生的更加新鲜。

当然,也有人收干菇的价格更贵。

“李毅哥哥,这蘑菇能够卖很多钱吧?”周萌伊问道。

“嗯,越是野生的,就越贵!”李毅点头。

“话说,咱们大华夏地大物博,吃这玩意儿的人应该很多,供不应求吧?”黄磊也问道。

李毅想了想点头道:“还真的是,供不应求,但是人工培育的,比野生差的太远。”

“那这么说起来,咱们华夏也算是种植蘑菇大户了?”

“这可就错了。”李毅微微摇头,开始说道:“真要说起来,这方面扶桑可比咱们厉害多了。”

“真的假的?”

“我骗你们作甚?当然了,咱们国家现在已经赶超了。”李毅摇摇头,苦涩道:“给你们讲讲起源到发展和如今的现状吧。”

三人点头,他们对这些还真的没啥研究。

李毅一边挑选,一边开口给他们讲述。

在农耕文明中,大型真菌是一种带有神秘面纱的食材。

它不像是农村所种植的瓜果粮食,依靠种子来繁衍,也不需要像蔬菜草木来靠阳光生长。

野生的之所以比人工培育的更好,那是因为它们的体内包含氨基酸的鲜美。

《吕氏春秋》里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说的就是那个时候,被人们所采摘的蘑菇。

先秦时期,长江以南的百越之地,农业开发程度很低,但是可以获取相当多的野生真菌,然后被千里迢迢的送到各大诸侯的餐桌上,由此可见其美味和价值。

当然,蘑菇这个词是后来才被传入进来的。

在这之前,古代王朝,可都是用“菇”来指代这些蘑菇。

《玉篇》丶《唐韵》等古籍中,皆可查询到。

在隋朝描述温州永嘉风物的《山蔬谱》中,就已经有了“香菌”一词,这里指的便是香菇!

由此,又有“冬春二种,冬菇犹佳”的美誉。

真正把蘑菇这个称呼定性的,还是要归功於一个人,冒顿单於!

这位横扫草原六合八荒的君主,对后世的游牧文明产生的影响就不提了。

单说这个“mo”便是他的功劳!

在阿尔泰语系丶蒙古语族丶突厥语族,都是能够听到。

蒙古语中,人们把随处可见的的真菌,称为“moog”!

南宋末年开始,蒙元入主中原,或许是为了尊重南宋故地江浙地带的传统,又或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