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东原陈叙 > 分卷阅读15

分卷阅读15

…”

少徵目光晦暗不明,里面充斥着忧虑。少君此等心态可如何是好?

意识到自己多言,司马晨顿了顿,正色,询问少徵前来所谓何事。

“少君可是担忧南境战事?”少徵可不认为少君会同情长安的境遇,她合该巴不得长安早死才是,“此番崔谢之流已诛杀韩作武,南楚朝中无将,长安又去苍云滇就藩,更是无统帅之人。想来南楚幼主还不至于此刻动兵。”

被人猜到心思,司马晨微微含笑,片刻后,神色冷然,淡淡地瞥了眼少徵。

作为大司马被人轻易揣度出心思,此乃大忌。少徵心底一寒,垂首行礼。

“长安执政,尚能做到与民更始。卫竑到底年少,过往有长安节制还能安分些,而现在。少君年幼,初掌大权,难保想要有一番建树。”司马晨起身,拍了拍少徵的胳膊,“恐生事端啊,少徵。”

这个时机实在是太过不巧,司马晨袭爵在即,段毓桓有意遣她往漠北用兵,若南方再生事端,司马晨定分身乏术,无法顾及。

军权旁落,这才是司马晨所担忧的。

“罢了,还是责令少商晚些归来吧。”司马晨踱步片刻,心中有了打算。

少徵领命,推门离去,想到方才不久笄女的神情,还是开口劝诫:“少君有疾,合该好好吃药才是。”

少君有疾?

司马晨轻笑,抓起桌上狼毫,往少徵身上掷去。

这笔来势汹汹,少徵偏头,及时关上了书房的门。饶是动作如此之快,笔还是透过书房的门板露出了半寸。

见少君的内力仍是如此雄厚,少徵心头一松,她既觉得药苦,不愿吃那就不吃罢,便不再劝诫。

对少宫那药,众人颇有微词,吃了三年有余,未吃时少君月半仅是焦躁易怒,三年过去,现下少君月中能否起身都是问题,莫不如不吃了。

他推开门,再次行了一礼,不等司马晨反应,退下了。

司马晨轻笑,只道自己惯坏了这几人。

良久,司马晨垂眸,她从书柜边的暗格中拿出一封保存甚好,未曾销毁的书信,摊开。

上书:天下长安。

她淡淡地勾了下唇角,卸了所有的力度,靠在椅子上,静静地望着这封信上的文字。

最终,她再次坐起,提笔给少商回信。

司马一族虽是武将,但对于子嗣的功课从未有半分松懈。自五岁上学堂,司马晨就随母亲习得一手好字,长兄如父,大哥素来对他们严厉,课业提问也十分频繁,司马晨幼时贪玩,经书习得差劲,经常被大哥责罚,唯独她的字大哥从未有过半分指摘。可见她的字着实不错。

司马晨过往的笔迹同她给人桀骜张狂的模样不大相同,相反,她的用笔沉稳,章法分明,笔势委婉含蓄,显得很是温润闲雅,充满了书卷气。

当然,这都是在尚学堂有父兄庇护之时,不过三年,她的字一改往昔。现下清刚瘦挺,行笔峻峭,若有若无间带着一股子杀气。

而她面前的四个字,瘦而劲,棱角外露,结体严紧,隐约中透露着些许霸道。

这是康盛三十五年,长安于大江对岸递交给父亲的手书,仅有这四个字。

司马晨又看了一遍自己的字与长安的字,眉头紧蹙。

如此女子会被世家掣肘胁迫?司马晨不信。

她看向长安的字,似是想透过这四个字看到远在大江南岸的长安一般。

*

楚京都城

民间对长安长公主的传言大概是什么呢?

谢党曾言: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士族竭力将她塑造成一个权柄在握,对上位有所图谋的人,更有甚至直言她蛊惑了先王,才令其托孤于她。

长安对于此类传闻并非不知,只是不甚在意,史书评判、身后功名皆与她无关。

她所求所愿,仅是父王所求:天下长安。

现下,她端坐于凤舆之中,上穿抹胸下着黛青色襦裙,外着王室方可穿的鸦青色褙子。褙子直领对襟,并未系带,保守却仍凸显其身材。她的身形看着是如此的纤瘦,世人哪里能想象到,就是这么一位单薄的长公主担下了楚国。

“殿下,韩将军家人已经妥善安置。”随侍在侧的碧琴低声同长安说道。

车外纷纷扬扬的花瓣落下,长安欲伸出手接下几片,又思及自己的身份与臣下的谏言,按捺住了自己的手。端坐在车内,她叹道:“谢党可晓得了?”

“按殿下吩咐,行事时未行遮掩。”

殿下要的就是让谢党知晓,韩家有长公主庇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