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稳固皇位,这是情理之中。然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并非简单的封赏就能轻易掌控。近日听闻,李旦对李显心存忌惮,毕竟李显深得太后宠爱,这对李旦而言,始终是个潜在威胁。”
罗章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兄长见解的认同,他的目光仍停留在棋盘上,思绪却已飘向那风云变幻的朝堂:“兄长所言极是。我在京城时,就察觉到他们兄弟之间暗潮涌动,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如今边疆战事又起,这看似是李显的机遇,若能立下战功,声望必将如日中天,届时朝堂局势恐怕会更加错综复杂。”罗平眉头微微一蹙,手中下意识地摩挲着另一枚白子,陷入沉思。他深知,这边疆战事对李显而言,看似通往权力巅峰的光明大道,实则暗藏无尽凶险。许久,他缓缓说道:“这边疆战事如同一把双刃剑,看似机遇,实则危机四伏。李旦绝非平庸之辈,必定深知其中利害,想必已对李显在边疆的行动严加防范。这就如同我们眼前的棋局,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罗章神色愈发凝重,轻轻挪动了一下棋子,仿佛在调整思绪,说道:“正是如此。而且我还听闻,朝中部分大臣已按捺不住,悄然站队,各自为营。如此一来,局势愈发微妙复杂,宛如置身无形的漩涡,稍有不慎,便会被卷入其中,难以脱身。若处理不当,恐生内乱,危及国家根基。咱们罗家世代忠良,虽已归乡,看似远离朝堂纷争,但实则难以真正置身事外,不能掉以轻心啊。”罗平轻轻放下棋子,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着罗章,眼神中透露出兄长的关怀与坚定:“贤弟所言极是。罗家数代以来,皆以忠勇报国为己任,家族的荣耀与兴衰,全系于你我一身。如今局势复杂多变,我们虽想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但身处乱世,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可能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罗章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无奈与忧虑:“是啊,家族的重担如千钧巨石,压在我们肩头。我不愿看到罗家因卷入无谓纷争,而让祖先心血付诸东流。但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想要坚守本心,保持中立,谈何容易。”罗平目光坚定地看着罗章,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贤弟无需忧虑,咱们兄弟自幼一同长大,携手历经无数风雨,彼此心意相通。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协力,谨慎行事,密切关注朝廷动向,必定能在这复杂局势中寻得生机。若局势危及罗家,我们定要审时度势,做出恰当抉择,不惜一切代价护得家族周全。”罗章微微颔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棋盘上黑白相间的棋子,仿佛看到了朝堂上各方势力的相互博弈:“嗯,当下唯有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冷静,静观其变。且看局势如何发展,我们再相机而动,做出妥善定夺。”兄弟二人再次陷入沉默,全身心投入到棋盘的世界。棋子落下的清脆声响,在宁静的庭院中回荡,恰似他们对时局思考的节奏,沉稳而有力。每一步棋,都蕴含着他们对家族未来的深深期许;每一次抉择,都承载着家族兴衰的重任。罗章看着棋局,又想起京城中的局势,缓缓说道:“兄长,如今朝堂上大臣们站队愈发明显。一些大臣认为李旦已登皇位,大势所趋,便纷纷依附,以求荣华富贵;而另一些大臣则看中李显背后太后的宠爱,以及他潜在的实力,选择暗中支持李显。这种局面下,罗家该如何自处?”罗平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贤弟,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若贸然站队,一旦站错,罗家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保持中立也并非易事,容易两头不讨好。我们需谨慎分析各方势力的优劣与走向。”罗章点点头,接着说:“支持李旦的大臣,如今看似占据上风,毕竟他是在位皇帝,掌控着朝堂大权。但李显若能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再加上太后的支持,势必会对李旦的皇位构成巨大威胁。到那时,支持李旦的大臣恐怕也会人心惶惶。”罗平轻抚胡须,说道:“没错,而且那些支持李显的大臣,虽目前处于暗处,但他们必定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旦李显得势,他们便会浮出水面,成为朝堂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形势,要从长远考虑罗家的立场。”罗章神色忧虑,说道:“兄长,我担心的是,无论罗家选择哪一方,都会成为另一方的敌人。万一局势变化,我们将难以应对。”罗平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贤弟的担忧不无道理。所以我们不能急于做出选择。不妨先冷眼旁观,观察双方的争斗态势,以及其他朝臣的动向。同时,我们要利用家族的人脉,收集各方信息,深入了解李旦和李显的施政理念、用人策略等,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